出《五十二病方》。即漏之古称。详漏条。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芩、炙甘草各二两,人参、肉桂各一两,苦参、茯神各五钱。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服。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
出《养生主论》。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指不当其位。《素问·六微旨大论》:“非位,岁不与会也。”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又名肺脏中风。指风邪入中于肺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口燥,胸满,气喘,身运不能自主,昏冒,肿胀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诸病源候论·风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角代表木运,故不及之木运称为少角。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病证名。指突然起病,水泻如注之症。《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暴注,卒暴注泄也。”详热泻、水泻紧病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