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亦名肾虚经乱。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多因早婚,房室不节,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以致肾气不固,闭藏失职,冲任失调,胞宫蓄溢因之失常。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三:“骨槽疽生于膝盖上,并脚踝上腕,其痛时如刀割,其痒似虫钻。……治法同附骨疽。”
见《安徽药材》。即牡荆茎,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婴儿论》2卷,已佚。
书名。一名《郑氏瘄略》。本书系将《麻科活人全书》改名刊行。全书内容相同,惟将“麻”字均改为“瘄”字。参见麻科活人全书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三针足大指爪甲下,名鬼垒。”《针灸大成》指为隐白穴。今从。
病名,即新生儿窒息。《干金要方》卷五上:“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有初生寒闭与初生热闭之分,各详该条。
【介绍】:见董汲条。
即怕冷,有两种病理情况:一是风寒等邪气侵犯肌表,遏阻卫阳而致,为外感表证的主要见症,又称“恶寒”。另一是阳气虚衰,卫阳虚弱空疏,不能温养肌表而致,为阳虚证候之一。
亦称热盛风动。指温热病的高热期出现壮热、昏迷、筋脉强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症状。多因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燔灼肝经所致。临床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