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女科知要》:“孕妇肾气不足,胞脏下压膀胱,不可约束,宜桑螵蛸、益智等为末,米饮调下。膀胱有热者,宜白薇,芍药为末,酒调下,或加味逍遥散。”
出《灵枢·经脉》。①泛指小腿。②胫骨。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苏木散,见该条。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二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人参、当归、赤芍药、炙甘草、柴胡、桔梗各一两,地骨皮、黄连、胡黄连各一分,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麝香半分,鳖甲(醋炙黄)二两。为细末,有青蒿一
出《新修本草》。即香附。详该条。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糯米藤,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八。即加减苏子桃仁汤,见该条。
古病名。指食不知饱,肌瘦、腹大而多泄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但其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