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生。长于针灸。《隋书·经籍志》载有《殷元针经》1卷,已佚。
证名。《金匮翼·诸血统论》:“郁热失血者,寒邪在表,闭热于经,血为热迫,而溢于络外也。勿用止血之药,但疏其表,郁热得舒,血亦自止。……若肺气已虚,客热不去,咳嗽咽干,吐血嗽血者,宜以甘润养血为主,而以
①见《本草纲目》。为松木皮之别名,详该条。②出《肘后方》。为槲皮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病名。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即黄疸。《太平圣惠方·黄病论》:“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
出《儒门事亲》。为蚕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大便便血因血虚风热客于大肠所致。治宜清大肠风热加补血药中,……宜清金散。”(防风、黄芩、生地、丹皮、当归、炒蒲黄、地榆、白芍、川芎、槐花、杜仲炭、甘草、泽兰、炒阿胶)
见元亨疗马集条。
见隔姜灸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