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刚痉

刚痉

病名。一作刚痓。症见发热无汗,恶寒,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挛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弦紧等。《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余同)。”又:“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葛根汤主之。”又:“痓为病(一本痓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汤。”《圣济总录》治伤寒刚痉,选用石膏汤羚羊角汤犀角大黄散等方。风热盛亦可致刚痉。《医醇賸义·湿热暑》:“刚痉者,头痛项强,手足搐逆,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无汗,此风热盛也,热伤营血,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风热合而为病,赤芍连翘散主之。”参见条。

猜你喜欢

  • 骨极

    病证名。指骨弱髓枯的危重疾患。《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骨极,令人痠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其属虚寒者,症见腰背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面肿而垢黑,发堕齿槁,或四肢常冷等。宜用

  • 喘促

    ①指呼吸时急促,气逆不平。与喘急为同义语。《景岳全书·杂证谟》列有喘促门,概括虚喘与实喘等多种喘证。②指呼吸时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气促的病症。多由肺气耗伤,肾不纳气等所致。《赤水玄珠·喘门》:“喘促,脉

  • 食心痛

    证名。指饮食不节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宗必读·心痛》:“食积则饱闷,噫气如败卵,得食则甚,香砂枳术丸加神粬、莪术。”《医学从众录·心痛》:“食痛,食积停滞,嗳腐吞酸,恶食腹满,其痛

  • 齿不固

    证名。牙齿动摇,不能坚固。详牙齿动摇条。

  • 外感中暑泻

    病证名。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治宜清暑利湿。脉虚细,体弱者,用藿香参桔煎;脉洪滑,热重者,用

  • 平人

    指气血调和的健康人。古代诊法上利用健康人平静的呼吸和脉象等,与病人进行对比,作为判别病证的依据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一平人。平人者不病

  • 陈则震

    【介绍】:见陈梦雷条。

  • 痘夹疹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 逆顺障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凡见风轮际处,由白珠而来无数粗细不等赤脉,周围圈圆侵入黑睛,黑睛上障起昏涩者,即此证,必有瘀滞在内。”详逆顺生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