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外科证治全生集条。
热厥证的一种征象。指邪热越深入,四肢厥冷的症状越深,皆因阳气被遏,邪气内闭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泄泻》。即痰泻。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京兆(今陕西境内)医工,将药物按性味功用分类解释。删去重复,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撰《本草性事类》1卷,佚。
见《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九十六。脾胃虚弱而致积滞的痢疾。小儿脾胃嫩弱,过食肥甘,成为积滞,积滞过久,即成此证。其症腹痛喜按而软,里急后重,日夜无度。治宜健脾益胃,用大安丸合香连丸。
【生卒】:616~724【介绍】:唐代炼丹家,知医。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之术。658年,高宗召合炼黄白,法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
证名。出《灵枢·五味》。又称口渴。①指自觉口咽干燥之证。多因肺胃有热,津耗血少所致。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渴喜冷饮,便秘溺赤,苔黄脉
见头窍阴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振声,号西垣。江苏仪征人。编著有《辨疫琐言》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