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剂的古称。详酒剂条。
经穴名,代号SJ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臑髎、臑交。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阳维之会。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并
证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甲乙经》:“耳焦枯受麈垢者,病在骨。”系指耳廓焦枯、无华,乃阴虚气血少之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许澄条。
养生类著作。明·万密斋撰。5卷,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本书综合前人对于养生的知识,提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为养生四要,如谓:“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慎动者,谓保定其
病证名。多由脾经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而发。症见眼眶红赤,痒痛难忍,历久不愈。治宜内服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剂,外予棉裹散薰洗,或用郁金、胆矾、月石、炉甘石研细末,用鸡蛋黄熬油调敷。参见眼弦赤烂条
痰证之一。①指坚结胶固之痰。亦称老痰、结痰、郁痰。《症因脉治》卷二:“顽痰,坚结胶固,吐咯难出,脉见沉牢,……痰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即老痰、结痰也,宜节斋化痰丸。”又:“郁痰即结痰、顽痰。”详郁痰
【介绍】:见杜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