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析疑
见医述条。
见医述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多骨疽,即附骨疽。见该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肾疳。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蛇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清·徐瑛《接骨全书》。证治参见胸骨伤条。
【介绍】:东汉针灸学家。本是一位民间医生,经常垂钓于涪水附近,被统治阶级蔑视为“乞食人间”,以至连姓名都不传而称涪翁。由于其深入实践,在医学上有一定成就。著有《鍼经》和《诊脉法》,惜均不传。其弟子程高
病名。①小儿黄瘦腹大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丁奚病者,由乳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消磨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营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②凡小儿因吐泻久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参见经漏条。
病名。又称胃泻。出《难经·五十七难》。《儒门事亲》:“胃泄者,饮食不化,完谷出,色黄。风乘胃也,宜辛剂之类。”《宣明论方·濡泄证》:“胃泄如随气而下利,豆蔻散主之。”如因肠胃积滞未去,可用通下。《素问
见痘疹金镜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