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高、隆起。《素问·离合真邪论》:“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②并陇。《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酒湿泄、纵酒泄泻、伤酒泄泻。因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所致。有寒热之分。《不居集·酒伤》:“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有善饮而先天禀厚者,大便泄泻,若一日
即阴茎头。因其状似乌龟的头,故名。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青皮,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二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胸前神经的胸大肌肌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胁胀痛
证名。反,反转;戾,了戾,即屈曲不舒。反戾为躯体因病痛影响而呈现屈曲不舒或辗转反侧的异常体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太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之总称,出《素问·厥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经云,厥者逆也。有寒厥,有热厥,有六经厥,有尸厥。……六经厥者,头重,足弱,发为瞑仆,名太阳厥。
即捏脊。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小儿胃弱,无时吐出的证候。《幼科发挥》:“有胃弱者,不能受乳而变化之,无时吐出,所吐不多,此名哺露,如瓶之漏,不能容受也。”当补其脾胃,助其变化,可用六君子汤加减。②即乳的一种证型。
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指口中涎多或呕出涎沫的症状,多属饮邪。治宜温化,可用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五苓散、吴茱萸汤等方。因脾虚不能约束津液者,宜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而脉迟细者,加肉桂、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