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一作阴痓。①指柔痓,即柔痉。《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参见柔痉条。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
十二个脏腑的合称,亦作十二脏。即心、肝、脾、肺、肾、膻中(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素问·灵兰秘典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推测、度量之意。如从切脉推测病情和病所,结合四时气候变化,估计疾病的顺逆。《素问·病能论》:“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参见揆度奇恒条。
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1584)明代医生。字耆祥。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因家贫而学医,日夜钻研《素问》、《难经》等名家学说,治病多验。著有《医家正统》、《行仁辑要》、《保赤方略》等书,未刊行于世。其子邦贤(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症见身面发黄,渴而数便。参见黄疸有关条。
书名。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
方剂著作。日本·吉益为则撰。1卷。刊于1762年。本书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的方剂220余方,依类编次。每方之后均广集原书各篇中应用该方的辨证立法,并有作者的考证,附以扼要的按语。现有《皇
见《履岩本草》。为蘼芜之别名,详该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对病势深重者,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暂不宜过多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