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逆

五逆

指疾病过程中的五组逆证。①内证之五逆。《灵枢·玉版》:“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五逆也。”又:“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灵枢·五禁》:“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血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②指痈疽外证误治后出现的五组逆证。《灵枢·玉版》:“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音义同“纳”)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证见五逆,显示病情危重。

猜你喜欢

  • 嫩芦梗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芦茎,详该条。

  • 油蒿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 按摩

    ①泛指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出《内经》。又称推拿、乔(矫)摩、按跷。是在人体一定部位上,运用各种按摩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灵枢·九针》:“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

  • 深师续命汤

    即续命汤第三方,见续命汤条。

  • 酒风

    古病名。又名漏风。《素问·病能论》:“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病名曰酒风。”详漏风条。

  • ①(xuàn),音义同“眩”,即眩晕之意。《素问·厥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②(shùn),音义同“瞬”,即眼球的转动,开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汗,汗

  • 囟风伤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 孔子枕中散

    见《千金翼方》卷十六。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 畏明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

  • 鱼鳅串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兰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