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痹

三痹

行痹痛痹、著痹三种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类证治裁·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非偏受一气。其风胜者为行痹。风行而不定,如走注之类。寒胜者为痛痹。寒凝则阳气不行,痛有定处,即痛风。湿胜者为着痹。重著不移,或肿痛,或不仁,湿从土化,痛发肌肉,即麻木也。……风胜脉必浮,寒胜脉必,湿胜脉必缓。三痹各有所胜,用药以胜者为主,而兼者佐之。治行痹散风为主,兼去寒利湿,参以补血,血行风自灭也,防风汤。治痛痹温寒为主,兼疏风渗湿,参以益火,辛温解凝寒也,加减五积散。治著痹利湿为主,兼去风逐寒,参以补脾补气,土强可胜湿也。川芎茯苓汤加耆、术。”参见风痹寒痹、着痹条。

猜你喜欢

  • 易醒

    睡眠恍惚不安,容易惊醒。多因感受惊吓,或心胆气虚,或心火亢盛所致。老年人也常有此现象,但非病态。

  • 阴挺

    病证名。①即强中。《证治汇补·疝气附阴挺》:“阴茎挺纵不收,为强中之症。”治宜助阴抑阳,地黄汤加牛膝、知柏之类。详强中条。②即阴纵。《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详阴纵条。③即

  • 花扫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荻之别名,详该条。

  • 食伤

    病名。指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致。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初起多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等症。一名伤食,详该条。

  • 本事方释义

    10卷。旧题清·叶桂释义。撰于1745年。作者注释《本事方》的重点是该书所记载的药物配伍、药性和归经等内容。原系稿本,1814年由叶氏曾孙叶澹安校勘原文后予以刊行。

  • 大巨

    经穴名。代号ST2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处。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通过,外侧为腹壁下动

  • 苏合油

    出《太平寰宇记》。即苏合香,详该条。

  • 米久才旦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 眼科捷径

    又名《眼科统秘》。1卷。清代作品。撰人、撰年均不详。书中简略记载了若干眼科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本书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中。

  • 李象

    【介绍】:明医家。字石泉。南京人。少学《周易》,因遘疾延东阳(今属浙江)卢氏诊治,即从其习医,尽得其术。医名大播于嘉靖年间(1522~1566)。研习医经,积其心得,编成《医略正误概论》,一名《医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