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怔忡。《伤寒明理论》卷二:“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详怔忡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介绍】:明医家。号青城山人。通儒精医。曾摘录《内经》之微旨,研习王叔和脉理之奥秘,以五行为基础,体一元而通变,并述养生之道,著成《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宗统》、《太素脉》二卷。后有刘伯祥注解本,分别
即水痘,详该条。
【介绍】:见程国彭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治卒……又灸足厥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三壮,在足大指本节间。”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定位在拇指背侧中线,跖趾关节部,灸治消渴,
即出针的俗称。见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
病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胬肉攀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