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端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 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嵇绍
(253—304)西晋谯郡铚县人,字延祖。嵇康子。山涛以“父子罪不相及”荐于武帝,征为秘书丞。迁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赵王伦执政,署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讨长沙王乂,绍率众拒之。乂败,废为庶人。后复位。惠帝永安元年,东海王越挟惠帝攻邺。颖将石超破之于荡阴,获惠帝。绍以身捍帝,中流矢死,血溅帝衣。后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谥忠穆。
- 曹明善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郯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明·贾仲明称他“神京独赋《长门柳》(即〔清江引〕首句),士林中逞俊流,万人内占了鳌头。”因伯颜缉捕,乃南逃吴中僧舍避祸。居数年,伯颜事败,方再入京。他与任则明、马昂夫等相交。任作有〔清江引〕《曹明善北回》曲。曹则有〔喜春来〕《和则明韵》曲、〔小梁州〕《侍马昂夫相公游柯山》曲。
-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 王琚
王琚(656~746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玄宗朝大臣。少孤而聪敏,颇有才略,好玄象合炼之学。与李隆基交好,参与先天政变之后,眷委特异,参豫大政,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时号内宰相。后以谗见疏,出仕外郡,终为李林甫所构陷,自缢而卒。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著有《射经》,《全唐诗》中收录四首诗。
- 朱文治
(1760—1845)浙江馀姚人,字诗南,号少仙。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官海宁学正。善以篆法画兰竹,与海盐张芑堂以飞白法画兰齐名。有《绕竹山房诗稿》。
- 郑王臣
福建莆田人,字慎人,一字兰陔。乾隆六年拔贡。官至兰州知府。曾仿元好问《中州集》例,选兴化府由唐至清诗人作品,编为《莆风清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