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王炎午生平

王炎午生平介绍

王炎午(1252-1324)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江西安福舟湖(今洲湖)人。炎午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刻苦读书,曾从事《春秋》研究。咸淳甲戌(1274)年,补中大学上舍生。临安陷,谒文天祥,竭家产助勤王军饷,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归。文天祥被执,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入元,杜门却扫,肆力诗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异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南宋书》、《新元史》有传。今存词一首,见《元草堂诗馀》卷下。>>查看王炎午的诗词古文

事迹

  当时,正是宋朝危亡之秋,炎午跟随丞相文天祥起兵勤王,颇多建树,深受文丞相器重,本拟留军重用,炎午因父死未葬,母又病危,是以辞谢而归。

  后,闻丞相兵败被俘,炎午作生祭文以励其死,既历陈其有可死之义,又反复阐述古今所以死节之道,激昂愤发,约千五百言,忠肝义胆,凛然如秋霜烈日。

  及至文丞相英勇就义,炎午又痛苦撰文以祭。不久宋亡,世移运改,因痛国家败亡,改名炎午,终身不仕。

  奉母至孝,三十年如一日。母殁,守墓三年,不再远出。所著有《吾汶稿》、《梅边稿》。

  明朝嘉靖年间,受祀大忠祠。

墓地

  炎午死后,葬于洲湖乡汶源村西南约1公里处的六石湖边,墓高2米,宽7.5米,长7米。

  墓前紧临六石湖,墓左右是旷野,丘陵起伏,墓后稍远是高山。

  整座坟墓及墓碑基本完好,墓碑上刻:“敕褒宋忠孝名贤梅边王先生墓”。上款落衔是:“赐进士第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纂修《大明会典》总裁”。下款是:贵溪夏言顿首更题。

纪念

  1983年,王炎午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张复亨

    湖州乌程人,字刚父。博学工诗文。仕至泰州同知。能诗,与赵子昂、牟应龙、萧子中、陈无逸、陈仲信、姚式、钱选,号吴兴八俊。

  • 李播

    中唐诗人李播(字子烈,789~?)当时诗名甚著,白居易称颂他“动笔诗传鲍谢风”(《寄李蕲州》),但其人之诗传世者甚少,《全唐诗》卷四九一仅录存其《见志》诗一首,又《全唐诗》卷七七三有署名李播的一首五绝《见美人闻琴不听》。白居易在自己的《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一诗中引用过李十九播《悼故妓》中的两句:“直应人世无风月,始是心中忘却时”。

  • 郑馥

    世次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东都父老望幸》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〇。

  •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 赵似祖

     赵似祖,字秋客,山东海阳人。道光壬辰进士,官刑部主事。有《希音阁诗》。

  • 刘次庄

    刘次庄,字中叟,晚号戏鱼翁,北宋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神宗熙宁七年(1074)赐同进士出身。

  • 朱奕恂

    (约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恭季,江苏长洲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工诗。为廪生。

  • 张引庆

    (约公元一五六0年前其后在世)字娟姝,云间(今上海市)人,张引元之妹。约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前后在世。工诗,与姊作合为《双燕遗音》一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 高適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