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徐坚生平

徐坚生平介绍

徐坚(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长兴人。以文行于世,唐玄宗朝重臣。少举进士,累授太学。初官为参军,多次升迁,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书籍。历官至太子左庶子、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与刘知几等同修《三教珠英》、《则天实录》。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著有《大隐传》、辑有《初学记》传于世。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坚长姑徐惠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以为“方之汉世班氏”。>>查看徐坚的诗词古文

生平

出身世家

  据《旧唐书》记载:徐坚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徐孝德是隋唐两朝大臣,终官至果州刺史。徐坚之父徐齐聃,少善属文,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蕲州司马。徐齐聃善于文诰,甚为当时所称。公元673年(唐咸亨四年)去世,卒年四十三岁。唐睿宗即位,追录旧恩,累赠徐齐聃礼部尚书。

仕途通达

  徐坚,自幼聪慧好学,遍览经史,性格宽厚。中进士举,累授太学。圣历中,皇帝车驾在三阳宫,徐坚留守东都为判官。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徐坚与定王府曹刘知几、给事中徐彦伯、右补阙张说同修《三教珠英》。

  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又与刘知几、吴兢等撰修唐史,成《唐书》八十卷。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柳冲上书,请改修《氏族志》。唐中宗命徐坚与柳冲、左朴射魏元忠、史官张锡、刘宪等八人,依据《氏族志》,重加修撰。至唐玄宗先天初年,柳冲与徐坚、刘子玄、吴兢等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奏上。则天又令坚删改《唐史》,会则天逊位而止。

  唐中宗神龙初年,徐坚官居给事中。是植盛夏,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武三思陷害,唐中宗即令杀韦月将。徐坚上表奏请曰:“今朱夏天道生长,夏行秋令,则禾稼不熟。愿陛下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陛下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唐中宗采纳了徐坚所奏,遂令杖责韦月将,流配岭表。

  公元707年(神龙三年),徐坚与吴兢、刘知几等修成《则天实录》。

  唐睿宗即位,徐坚自刑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官拜左散骑常侍,俄而转黄门侍郎。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出姚州(今云南姚安)洱河,攻击蛮族,蛮即降附,又请筑城,重征洱河之税。徐坚则主张蛮夷生梗,未得同与华夏之制,恐劳师远伐,益不偿损。睿宗没有听从徐坚的建议。蛮众恐惧,相率反叛,杀掉李知古,役徒奔溃,由是姚、巂(xī)路绝,连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岑氏,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为是岑羲的近亲,辞去掌管机密的官职,转为太子詹事,告诉别人:“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至唐玄宗时,岑羲谋逆太子,事败伏诛,徐坚竟免于坐累。唐玄宗出徐坚为绛州刺史,五转复入京城为秘书监。公元710年,唐睿宗,授徐坚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

玄宗重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徐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累封徐坚至东海郡公。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徐坚官居左散骑常侍。又因修东封仪注之功,特加封徐坚为光禄大夫。

  徐坚熟悉典礼制度,曾先后参与编撰《唐六典》、《太极格》、《史记注》、《姓族系录》、《唐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赞美。又与贺知章、赵冬曦辑“文府”20卷,续“文集”30卷。著作有《大隐传》、《初学记》,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徐坚去世,年七十。唐玄宗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唁,宫内出绢布作为赙金,赠徐坚太子少保,谥曰文。徐坚与父亲齐俱以词学闻著与世。徐坚的两个姑姑亦有文藻。人们议论徐坚家族可比汉朝的班固家族。

家庭成员

先祖

  五世祖徐文整,梁云骑将军,阳平太守,慈源候。

  高祖徐综,陈稜威将军,始安太守,袭慈源候。驸马都尉,尚陈永嘉公主。

  曾祖徐方贵,陈奉朝请,江夏王侍郎,伏波将军,早卒。

  祖父徐孝德,隋唐两朝大臣,隋末任谒者台奉员外郎,唐朝时官至果州刺史。

  祖母姜氏,依唐制,因长女徐惠为太宗贤妃,封正四品金城郡君。

  父亲徐齐聃,“善制诰,为时所称” 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蕲州司马。

  叔父徐齐庄,玄宗朝恩封长城县子。

  长姑徐惠,唐太宗徐贤妃,工于诗文。

  次姑徐氏,唐高宗徐婕妤,有文藻。

妻室

  嫡妻岑氏,是岑羲之妹。

儿子

  徐峤,字巨山。开元中为驾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迁中书舍人、内供奉、河南尹。封慈源县公。父子相次为学士,三世为中书舍人。

轶事典故

好友张说

  唐时,张说和徐坚同在集贤院当学士十多年,两人爱好一致,感情相投。当时和他们共 事的学士们,已经衰落的很多,独有张、徐二人还留在集学院。张说把当年的学士名字都写出来,和徐坚一起观看。徐坚对张说问:“诸位当年都是各有专长,各领风骚啊,请问文章方面,谁先谁后?”张说答:“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无可挑剔。富嘉谟的文章,严峻峭拔,雄奇豪放,别具一格,他这种言论,若是用在议论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乱子。阎朝隐的文章,浓妆艳抹,词藻华丽,轻歌曼舞,读后令读者愉悦,虽然有些风流儒雅,但是有点过于幽默诙谐。”徐坚又问:“现在的后起之秀,谁的文章好?”张说回答:“韩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词语典雅,但缺少韵味。许景先的文章,虽然肌肤丰满,华丽可爱,但缺少风骨。张九龄的文章,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王翰的文章,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啊!”

三馆学士

  唐宣宗时,御史冯缄三院退朝入御史台,路逢集贤校理杨收,学士杨收没有给冯缄让路;冯缄为朝长,取收仆笞杨收。集贤大学士马植启奏宣宗,论曰:“开元中,玄宗幸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学士副知院事徐坚以下十八人,不知先举酒者。说奏:'学士以德行相先,非其员吏。'遂十八爵一时举酒。今冯缄笞收仆,是笞植仆隶一般,请黜之。”御史中丞令狐,又引故事论救,宣宗把御史冯缄、学士杨收都释放了。宣宗下令:三馆学士不避行台。

猜你喜欢

  •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严仁

    严仁(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好古博雅。杨巨源诛吴曦,安丙惎而杀之,仁为作长愤歌,为时传诵。与同族严羽、严参齐名,人称“三严”。仁工词,有《清江欸乃集》不传,《文献通考》行于世。存词30首。

  • 吴彻

    明间湖广江夏人,字文通。落魄好奇节。事陈友谅,友谅呼为先生。微行侦察军情,为朱元璋军所获。元璋令赋诗,刺诡谲秀才四字于其面而释之。后友谅子陈理守武昌,久不下,元璋怒欲将屠城。彻复称诡谲秀才求见,作诗以讽,元璋乃止。后隐匿不出。

  •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 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 郗超

    (336—377)东晋高平金乡人,字景兴,一字嘉宾。郗愔子。卓荦不羁,父信天师道而超奉佛,好施与。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转参军。深相结纳。温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尝诣温论事,温令超于帐中听之,风动帐开,安称超为“入幕之宾”。温定废立,超谋成之。迁中书侍郎,权重一时。转左司徒长史,母丧去职。性好闻人栖遁,有能辞荣隐居者,为起屋宇。与沙门支遁交游,甚相知赏。

  • 朱清远

    朱清远,字渌芙,仁和人。有《晚香阁诗钞》。

  • 王和卿

    王和卿,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 何偁

    何偁,宋代官吏。历官翰林侍读、尚书秘阁直学士。

  • 叶纨纨

    (1586—1608)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昭齐。叶绍袁长女,叶小鸾姐。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能诗,书法遒劲有晋人风。嫁袁氏,郁郁不得志。小鸾将嫁而卒,纨纨哭之过哀,发病死。有《愁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