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牛峤生平

牛峤生平介绍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查看牛峤的诗词古文

文学贡献

  牛峤博学能文,以歌诗著名当时,自称慕李贺长歌,作诗常加仿效。善制小令,其词莹艳缛丽,如女冠子“锦江烟水”、应天长“玉楼春望晴烟灭”、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等,内容与风格均与温庭筠相近。也有少数作品如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江城子“飞起郡城东”等,具有清俊之致。牛峤又是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他的梦江南二首“衔泥燕”、“红绣被”,一咏燕,一咏鸳鸯,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词存32首,收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今传于世。

  牛峤从小苦心写作,既追风初、盛唐诗人陈子昂、杜甫,也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引峤集自序)。他之所以被词论家陈廷焯、王国维推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主要是因其词含蕴深厚,颇具内美,多传达女性的身心苦痛并能寄予深切同情。其指斥薄情郎的望江怨、曲传歌女隐恨的西溪子皆为名作,柳枝词五首尤见称于时,其一云: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稚龄舞女可叹可悲的人生遭际,体现着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感情沉挚又风致十足的重要特征。组词更漏子、感恩多数首同咏征人妇的伤离念远,书托燕,梦归家,觉来江月斜,满含哀怨之情。其词也咏边塞: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这首定西番意境完美,是词史上早期的声情并茂的边塞词之一,陆游誉其为盛唐遗音(《历代诗馀》卷一一三引)。与唐末五代蜀中的诗风相关,在取材、构思和用语上,牛峤词与李贺乐府《春怀引》和《苏小小墓》、《恼公》等相接近,其女冠子、菩萨蛮等描形拟态,与温庭筠词一致之处也多,所用十三调就都不出温词范围。不过牛峤词更像韦庄词那样,多用白描,并注重从民歌、民间词中汲取营养,如梦江南二首和鸳鸯排宝帐,豆祝词、愿语、问句,章法、取比和表述方式都接近民间词,词中还常有作决绝语而妙者(贺裳《皱水轩词筌》)。牛峤词在急弦促柱问有劲气暗转,感情充沛,色调明朗。他也以此成为花间派中根柢于风骚,涵泳于温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的典型花间派词人。

生平

牛峤(8487),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中唐宰相牛僧孺之孙。他生逢乱世,中进士仅两年,黄巢起义军破长安。在动荡的僖宗朝历仕拾遗、补阙、尚书郎。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又避襄王李媪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般的飘荡生活。以东汉名臣袁安自许的牛峤忧国心切,却有志无时,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以后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判官。前蜀开国,仕秘书监,以给事中卒于成都。《郡斋读书志》说他博学有才,以歌诗著名。原有《牛峤集》三十卷,已佚。今存诗三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

评价

牛峤做官比牛僧孺稍逊一畴,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从唐末至后蜀之初,他历任左拾遗、尚书郎、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给事中等。牛峤承牛僧孺文学禀赋,也是一个大家,著有文集三十卷、诗歌三卷,其著作以词著名,风格似温庭筠,属“花间派”。唐末是中国“诗之盛”到“词之盛”的过渡时期,牛峤无疑也是促进这种历史大演绎的功臣之一,并在词发展成熟过程中,起了绵薄之力。

铁事典故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传说从前有个名叫郭翰的人,夏天的一个晚上因酷热难受。在庭院里睡觉。他仰望上空,只见一轮明月悬在朵朵飘浮的白云之中。突然,一朵浮云化为一位仙女,从空中飘落而下;郭翰以为是在梦中,但顷刻之间那仙女出到自己眼前,分明是在现实。于是慌忙起身,向仙女施礼道:“请问仙姑从何处来到人间?”那仙女还了一礼。柔声说道:;我是天上的织女。”郭翰细细打量织女的衣服,不知它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特别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她穿的这身衣服竟然没有衣缝;不禁非常奇怪,便问。请问您穿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织女笑了笑回答说:“我穿的是天衣,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起来的,自然没有衣缝。”

猜你喜欢

  • 武三思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 邹杞

    邹杞,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尝知归州。事见明正德《南康府志》卷六。

  • 孔文卿

    生卒年不详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事迹不可考。

  • 何大成

    何大成(?~1643),字君立,晚年自称慈公。江苏常熟人,明藏书家。卒后无子,藏书流散。刊刻有《唐伯虎先生集》、《六如唐先生画谱》;著有《娱野园集》。

  •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 陈滟

    字杏林,长兴人。

  • 朱奕恂

    (约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恭季,江苏长洲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工诗。为廪生。

  • 陈汝霖

    陈汝霖,字伯雨,号休休居士,元举人,无锡人,官婺源路儒学教谕。陈肃后人。

  • 李栖筠

    李栖筠(719年-776年4月16日),字贞一。赵郡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中期名臣,中书侍郎李吉甫之父、太尉李德裕之祖父。大历七年(772年),入朝任御史大夫,有“赞皇公”、“李西台”之称。代宗欲拜他为相,但因顾忌元载而止。李栖筠郁愤成疾,于大历十一年(776年)病逝,年五十八。册赠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后加赠司徒。有文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 王损之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云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