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范梈生平

范梈生平介绍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查看范梈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范梈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父早逝,母亲熊氏为培养范梈不另嫁。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作文师宗颜延年、谢灵运。

  大德十一年(1307)作客京师,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由朝臣推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任满后,由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职官名称)。在任时,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颇有政声。并用自己的文笔为百姓疾苦鼓与呼,如福建文绣局常借给皇上绣衣袍为名,随意征集老百姓家的女子无偿地当绣花工,范梈写了一首诗,揭露文绣局的腐败,廉访司拿去向上报告,很快取缔了文绣局。自己则不谋私利,粗茶疏食,淡泊如水。翰林学士吴澄说:“若亨父,可谓独立特行之士矣。”

  旋迁江西湖东道。随后,又由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范梈对母亲十分孝顺,在外做官,不能侍奉年老多病的母亲,多次上书朝廷请辞回家,没有得到批准。

  天历二年(1329),朝廷任范梈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范梈因母亲病重拒不赴任,回到家乡清江母亲的身边。这一年,范母病亡,他十分悲痛,抑郁成疾,于次年10月病逝,终年59岁。

  吴澄为其撰写碑文,把他比作东汉时的梁鸿、张衡、赵壹、郦炎等一批正直的君子。

文学创作

  范梈的散文学秦汉,其诗好为歌行古体,学颜延年、谢灵运,但多趣而高妙。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来往应酬。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社会习俗。在风格上比较多样,而以冲淡闲远为时人所称道。

  虞集称他的诗:“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揭傒斯《范先生诗序》则说他的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嶙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仿佛耳。” 后人则说“徯斯之语虽务反虞集之评,未免形容过当。然梈诗格实高,其机杼亦多自运,未尝规规刻画古人,固未可以‘唐临晋帖’一语据为定论矣。”范梈诗中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苍山感秋》)。他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吴师道、陈旅等人的称赏。他有些诗,如《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

  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后人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书传世。《范德机诗》共7卷,辑诗557首,诗题中多用“访、题、赠、寄、和、谒、奉、悼、省亲、书怀、咏古、登山、临水……?之词,内容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作,但也有部分表达了他处世的廉正态度。

  范诗的绝句、律诗有唐诗特色,具乐府味道,风格多样,语言洗炼,意境清奇,时人评说:“范诗如绝色妇人,说尽脂粉,与人斗妍,故无有及之者。《木天禁语》为诗话,论诗讲究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谓之六关(四库集要称此书为伪托)。

猜你喜欢

  • 律然

    [清]僧。字素风,海虞(今江苏常熟)秦氏子,剃染长寿庵。工诗、画,有息影斋诗钞。《清画家诗史》

  • 梁意娘

    五代后周时人。与李生为姑表,往来甚熟。因中秋赏月,与李潜通,事露,李被逐。后意娘以歌寄李,李得歌,托人言与舅曰:“令爱才华,贤甥文藻,不如妻之,以塞非议。”遂许焉。

  • 朱锡绶

    江苏太仓人,字筱云。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官知县。间作小画,亦能诗。

  • 赵鹤随

    赵鹤随,字再鸣。南海人。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任南京户部司务。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三。

  •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 胥鼎

    (?—1226)金代州繁畤人,字和之。胥持国子。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以能称。宣宗贞祐间,累拜尚书右丞。南渡后,改知平阳府事,建言选将、练兵等事,均合机宜。哀宗时,官至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 王绍

    (743—814)唐京兆万年人。本名纯,避宪宗讳改。王端子。少为颜真卿器重,字之曰德素,奏为武康尉。累迁仓部员外郎、户部侍郎、尚书,判度支。德宗以其谨密,恩遇特异。宪宗元和初为武宁军节度使,搜集军政,推诚示人,出家资赏士,举军安赖。拜兵部尚书。卒谥敬。

  • 谢仲宣

    南唐时人,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中主保大三年(945),为齐王李景达府僚属。又尝为礼部员外郎出使北蕃。事迹见徐铉《送谢仲宣员外使北蕃序》、《资治通鉴》卷二八五。仲宣能诗,与徐铉友善。《全唐诗》存诗1首。

  • 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