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诗词古文>傅自得生平

傅自得生平介绍

傅自得(1116~1183年),字安道,宋代泉州人。曾祖父傅尧俞,元祐间任中书侍郎。父名察,官任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年),奉命接伴金国使者,至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市),遇入寇的金兵,金将斡离不(音否)威迫傅察下拜,傅察不屈而被杀。死后赠徽猷阁待制,谥号忠肃。他的文章收入《至乐斋集》。>>查看傅自得的诗词古文

生平

  傅自得的母亲是宰相赵挺之的女儿,封清源郡君,赠秦国夫人。靖康初,携带儿子傅自强、傅自得、傅自修回泉州,定居在城西的涂山(今地名傅府山)。傅自得回到泉州时才12岁。

  由于父亲的功绩,傅自得补上承务郎,并三监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南岳庙,再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办案有条有理。不久,改任漳州通判。南宋初期,秦桧当权,勾群结党,想笼络傅自得为羽翼。但傅自得刚正负气,不为利禄所诱。因此,虽有政绩,并奏名上报应试博学宏词科,却被秦桧借故黜免,派他出知福建路兴化军。时衢州(今浙江省衢县)通判汪召锡诬告泉州知州赵令衿诽谤朝政,台谏徐嘉等人又上奏本诬陷赵令衿贪赃纳贿。秦桧本来忌恨赵令衿,也诬陷他与张浚、李光“谋逆”,便请旨命傅自得追究此事。傅自得奉命到泉州查清底细,实事求是向上呈报,奏请不必再置狱讯问。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病死,有人拿赵令衿之事弹劾傅自得。遂罢郡事。两年后,谏官挟旧怨重奏前事,傅自得竟被夺官,徙居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为民。傅自得在融州4年,黄祖舜把傅自得获罪的前前后后告知丞相陈文恭,才得徙居较近的潮州(今属广东省汕头市),不久又让他自便。孝宗继位,傅自得恢复旧职。知漳州,却又被谗言阻挠,改知兴化军。傅自得在朝廷向皇帝辞别的时候,举引皋陶的《辜经》,论及下层尉吏以为捕盗有赏,就乱捕平民,有的人被判死罪还不能自明。孝宗同意“无辜者不能乱治罪”。当时,朝臣正在讨论对盗贼施加重刑,也因此中止。傅自得再到兴化军后,全郡清平。后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孝。孝期满后,傅自得再任漳州知州。不久升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副使。后知临安府。傅自得上任认真办理讼状,法办豪强劣绅,纠劾贪官污吏。但傅自得急流勇退,请命主管福建路武夷冲祐观。后来辞官回泉州。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去世,墓在南安县云谷双象峰下。

猜你喜欢

  • 谢克家

    谢克家(1063—1134)字任伯,上蔡(今属河南)人。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宋朝诗人、书法家。词存《忆君王》一首,见《避戎夜话》。《全宋词》辑录。

  •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王羡门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开元、天宝间人。开元十三年(725)尝为泸州刺史康玄辩撰墓志。生平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宝刻丛编》卷八引《京兆金石录》。芮挺章选诗1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1首。

  • 阴行先

    (?—730前)唐武威姑臧人。张说妹婿。初补陈州司仓,不乐而辞之。玄宗开元初,张说刺相州行先为从事,常陪吟咏。又为宜城公主记室参军,迁长河令。迁蔚州别驾,入为庆王友,转太子中允。官至国子司业、邠王府长史。卒年七十五。

  • 李伉

    (一o四八―一o九三)字常武。工篆书,郓州州学新田记碑为其篆书,题额下款具如汉刻,有古受禅遗意。《玄牍记》

  • 阎尔梅

    阎尔梅(1603—1679)明末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因生而耳长大,白过于面,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汉族,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阎尔梅逝后,子孙私上谥号''文节''。其身为日月堂八世。

  • 曾迈

    曾迈(一五七六—一六〇三),原名思道,字志甫。揭阳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举人。有《仙游稿》。事见清乾隆《揭阳县志》卷五、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 周去非

    温州永嘉人,字直夫。周行己族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从学于张栻。历试桂林尉、州学教授等。孝宗淳熙五年,著《岭外代答》,记岭外制度方物等颇详。仕至绍兴府通判。

  • 张英

    (1637—1708)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