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護
【源】 代北姓,见《魏氏补证》(27)。【变】 后改为李氏(27)。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后改为李氏,《郑通志·氏族略·总论·变夷》收载,未详其他。
【源】 代北姓,见《魏氏补证》(27)。【变】 后改为李氏(27)。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后改为李氏,《郑通志·氏族略·总论·变夷》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A-qú【源】 彝族姓。属蒋你家支(375)。
读音:Bóěrhéluó【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岳特(23,63)。【变】 清蒙古镶蓝旗中有波尔和罗氏(259),〔波尔和罗〕似即博尔和罗之异译。【人】 博尔和罗海三岱,清镶蓝旗人,世居巴岳特,授
读音:Shǐmù【源】 汉封舜之裔妫昌为始睦侯,以主祀。其后有始睦氏(19,21)。
读音:Hányá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封于韩原,为韩氏,其玄孙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之子子鱼为韩言氏(4,6,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Āitǎ现行普米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本家族名,出自 “熊-扛尼”姓,以家族名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
读音:lù sú【源】 系自嬴姓。大廉(尧臣伯益之子)子鸟俗氏之分,见《路史》(60,62,63)。【变】 亦作〔路浴〕、路洛(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路史》云:
读音:gāo【源】 ①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一作咎繇)之后,见《风俗通》(1,11,12,17,60)。②春秋时越大夫皋如之后(60,62)。③彝族姓(130)。【变】 亦作〔皐〕(7,12)、〔臯〕(
读音:yuē ní天宝间,德埒勒部长聂,立达年嘉哩为苏尔威汗,更号约尼氏。(见《唐书》)
读音:jǔ zǐ【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楚灭莒子国,子孙以莒子为氏(6,12,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嬴姓。春秋时楚灭之,子孙以莒子为氏。”(按:莒,国名,
读音:Hēlí《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唐有诃黎·布失毕; 宋有诃黎·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