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虽,姞姓之分。”②又注:“即《诗》所谓‘思须与曹’者,由声转为‘虽’。”《姓氏词典》据此又云:“须姓由声转为虽姓。……须,春秋卫地,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虽,姞姓之分。”②又注:“即《诗》所谓‘思须与曹’者,由声转为‘虽’。”《姓氏词典》据此又云:“须姓由声转为虽姓。……须,春秋卫地,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读音:Shūmǎ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呼尔哈、迈出屯、海兰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书玛理〕(260)。②清正黄旗满洲马甲扎库他之妻为舒马拉氏(260),〔舒马
读音:Yīlú【源】北魏有猗卢氏,见《魏书》(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云: “复姓,北魏有猗卢氏。”
读音:Kězhuóhún《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其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朱氏。”(按:疑此即渴烛浑氏,盖烛、浊形近而讹。)
读音:Féng【源】 ①系自归姓。春秋时郑大夫冯简子之后,见《世本》(4,11,21)。②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支孙食采于冯城(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因以为氏(9,11,12,17,60)
读音:Juérú历史上吐蕃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觉如氏。常与王族姻亲,此以 (氏)族为氏。《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有载。时有觉如·日白格桑。
读音:Zhù【源】 见《中国姓氏集》(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Chúnhú【源】 古有纯狐国,见《国名纪》,以国为氏。后羿妻即为纯狐氏(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纯” 引 《路史·国名记》 云: “纯狐氏,字姮娥,羿妻
读音:Gǒng【源】 ①春秋时周卿士巩简伯食采于巩(故城在今河南巩县),后以邑为氏(11,12,17,60)。②北魏时生羌有巩姓(44,60)。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锡
读音:Fúyǔ【综】 代北姓。后改为河南羽氏(7,15,27)。《姓氏词典》据《魏书·官氏志》收载。其注云: “北魏姓。弗羽氏后改为羽氏。”
读音:Fèn【综】愤氏,毗陵儒家女,见《青锁后集》(63)。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