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阿史那

阿史那

读音:ā shǐ nā

【源】 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后属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遂灭蠕蠕,霸疆北土,盖百余年。至隋时,突厥可汗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至唐开元中更姓史氏(6,12,60)、一说,突厥即铁勒,亦即北魏时之高车,高车大姓有斛斯氏,疑阿史那为斛斯氏之异译(70)。【变】 ①唐开元中改姓史(6,12,60)。 ②唐太宗时赐阿史那思摩姓李(70,91)。【人】 阿史那苏尼失,隋时康国公(242)。阿史那忠,唐时左骁大将军、薛国公,官拜宁州都督(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长。后属蠕蠕,阿史那人最为首领。后周末,遂灭蠕蠕,霸强北土。盖百余年,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号阿史那。唐开元中,更为史氏。”长安右卫大将军国公阿史那·忠节、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大节、贞元年神策将军兼御史大夫阿史那·思暕,并其支派。贞观内属有阿史那·社尔,乃突厥可汗之次子;又有阿史那·忠,乃处罗苏尼失之子,擢右骁卫大将军,宿卫四十八年,无纤毫过失,人比之金日, 太宗赐阿思那·思摩姓李, 称李思摩。

猜你喜欢

  • 青史

    读音:qīng shǐ【源】 ①春秋时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于青史之田,因氏(7,12,60)。 ②春秋时廖国(故城在今河南唐县南)国君叔安之后有青史氏,见《姓考》(17,62)。【人】 青史子,汉时著书

  • 读音:Lǐn/Liin【源】 《周礼》地官之属有廩人,掌九谷之数,世其官者之后,以官为氏(60,62,63)。【变】一作〔廪〕(17)。

  • 蠻歹

    读音:Mán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蛮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玛勒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

  • 威明

    读音:Wēimíng历史上羌族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西) 夏武功大夫威明·仁显,武节大夫威明世安。”未详其他。

  • 读音:Xiàn【源】 明清时云南潞江安抚使、永昌府保山县土官均为线氏,系傣族(242)。今汉、蒙古、满(344)、傣(165)、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布】云南(165)、河北隆化(344)等地均有此姓。

  • 公仇

    读音:gōng qiú【源】 春秋时晋穆侯太子仇之后,见《姓苑》(7,11,17,60)。【人】 公仇称,东汉时零陵太守(7,17)。《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此姓为晋穆侯太子仇的

  • 读音:zuó【音】䎰氏有Zuó、Jí二音(63)。且源出不同,参见䎰(Jí)姓。【源】䎰,古地名,在蜀。见李斯《苍颉篇》(11,62)。是以地为氏(7,11,

  • 读音:Zào《姓氏词典》引《史记》收载,“秦有躁公。”未道其详。

  • 敖拉爾

    读音:olā’ěr【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兵常海之妻为敖拉尔氏(260)。

  • 拓至

    读音:Tuòzhì【源】 后周赐王秉、王兴皆为拓至氏,见《北史》(60,62)。【变】亦作拓王(7,27)。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