郱
【源】 春秋时纪国大夫食采于郱(故城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因以为氏(17)。【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 云: “纪侯后有郱氏。”又,《汉语大字典》转引《姓考》云: “纪大夫食采于郱,因氏。”是郱,春秋纪邑,公族大夫食采於此。纪乃姜姓之国,故郱氏以邑为氏,系出姜姓。
【源】 春秋时纪国大夫食采于郱(故城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因以为氏(17)。【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 云: “纪侯后有郱氏。”又,《汉语大字典》转引《姓考》云: “纪大夫食采于郱,因氏。”是郱,春秋纪邑,公族大夫食采於此。纪乃姜姓之国,故郱氏以邑为氏,系出姜姓。
读音:hé【源】①春秋时齐地,以地为氏,见《路史》(60)。②为阖姓所改(60,62)。亦见《姓苑》(15,21,24)。 【望】汝南(418)。 【布】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人】盍著,
读音:Hún【源】 ①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沌氏、屯氏(8,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其孙为游氏。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其子宽,又别为浑氏(7,17,60)。③北魏时鲜卑族吐
读音:Xīnyuán历史上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文大字典》亦收载,其注云: “复姓,即 ‘新垣’。《战国策》 魏将辛垣衍;《资治通鉴》 作 ‘新垣衍’。”参见“新垣”条。
读音:xù【源】 见《姓苑》(15,21,60)。【布】 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广西钦州(364)、湖北蒲圻(372)、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
读音:Wúyì【源】 ①舜后有无弋氏(8,60,62)。 ②战国秦厉共公时西羌人姓(6,17)。【人】 无弋爰剑,秦厉共公时人,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陇西人(6,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
读音:Húh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呼尔哈乌拉(23,63,180,260)。 【变】一作〔瑚琥〕(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呼尔哈、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yǒu qióng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号有穷氏。(见《姓源》)
读音:Nièrì【源】彝族姓(375)。
读音:Fānglěi《姓氏词典》 有载。其注 “方纍” 云:“又作 ‘方垒’ 氏,以国名为姓氏。”详见“方纍”条。
读音:zǐ yóu【源】 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有子游氏,见《世本》(4,7,12,60)。【变】 亦为游氏(12)。一作〔子遊〕(63)。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