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書
【源】清满洲八旗姓。原为金时人姓(23)。凡二派,出叶赫、吉林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清宗室觉罗广德之妻为和舍氏(260),〔和舍〕似即赫书之异译。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金代女真族姓氏,当为女真之白姓。或作“赫舒”。至清,融为满族,世居叶赫及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源】清满洲八旗姓。原为金时人姓(23)。凡二派,出叶赫、吉林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清宗室觉罗广德之妻为和舍氏(260),〔和舍〕似即赫书之异译。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金代女真族姓氏,当为女真之白姓。或作“赫舒”。至清,融为满族,世居叶赫及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kū【源】 ①西羌有枯姓,见《南凉录》(60,62)。②唐时契丹酋长枯莫离(60,61),姓枯。【变】 唐武后时赐契丹酋长枯莫离姓李,见《旧唐书·北狄传》(60,62)。【布】 北京(91)、台
读音:Měnggǔ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忙古歹”。
读音:Gōngjū【源】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沮之后,因以为氏(17,62)。【它】 张澍云:公沮应作公,无公沮氏,而只有公氏(26)。《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
读音:Lǐngzhān《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领占竹、领占班丹。”未详其源。
读音:Lì【源】 见《姓苑》(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Wèinú【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Xué【源】 见《姓苑》(6,7,9,12,15)。出自学校官者之后(60,63)。【望】东鲁(17,418),东吴(261)。【布】安徽淮南(362)、河北卢龙(289)、江苏武进(314)、
读音:Wūgǔ【源】 乌古,辽时女真部落名,为以部为氏(60),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明时又复为乌古氏,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181)。《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以部
读音:Jiǎn【源】 见《姓苑》(17)。【布】 上海(91)、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云南东川(380)、陕西城固(383)、山西广灵(391)、江苏武进(314)、丹阳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hìliángkuāng【综】 清时蒙古人姓。世居辽宁岫岩,后改为汉姓张(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