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有谭国,后为齐桓公所灭,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子孙就以国为姓,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巴南大姓有谭氏,盘瓠之后。

谭姓发源地在今山东省境内。谭国灭后,一部分留于山东北部生活,也有一部分谭氏人沿着东海岸到达吴越地区。两汉时,北方谭氏以山东、河南地区分布最广。魏晋南北朝时期,谭姓大举南迁,由北方姓氏变成了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以今湖南为繁衍中心。隋唐时,谭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西等省。宋元时,谭姓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江西、湖南三省。明清时,谭姓已遍布大江南北,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广东、江西、四川、山东、云南等地。今日谭姓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等省为多。

谭姓历史人物有谭元春,明代文学家,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论文强调性灵,其诗文风格幽深孤峭。有《谭有夏合集》。谭嗣同,清末民初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不仅饱读诗书,而且遍历南北各省,足迹至新疆、台湾等地。游历不仅使他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热爱,更让他对列强蹂躏奴役下的民众灾难倍感痛心疾首。他认为只有变法维新才能救中国。于是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遇害。著有《仁学》,留下了其深邃而又进步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三位。


春秋时代谭国为齐桓公所灭,谭子奔宫,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谱》)

谭子国在济州平陵县西南,为齐所灭,谭子奔宫,子孙以为氏焉。(见《元和姓纂》)

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入春秋卅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谭自为齐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焉。(见明·苏平仲《谭氏家谱序》)

▲<唐>谭忠,宪宗时为燕牙将。<宋>谭惟寅,高要人,江西提刑。<清>谭嗣同,浏阳人,戊戌六君子之一。

猜你喜欢

  • 朱陳

    读音:Zhūchén【综】 当由朱、陈两姓所合成。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 雙體蔣拉

    读音:Shuāngtǐjiǎnglā【综】彝族姓。属阿尔家支,四川甘洛有此姓(375)。

  • 巴顏

    读音:Bāyán【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齐齐哈尔(23,63,180,260)。巴颜为辽时属国,金时为部落名,以部为氏(23)。后改为富氏(180,196)。 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敖汉(23)。③

  • 读音:chǔ【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浙江上虞(279)、台湾高雄、台中、嘉义(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楮节,明时山东鱼台人,宣德中贡士任主簿(21)。楮山,明时江苏睢宁人,

  • 读音:Qì【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晋城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亦收,未详其源。

  • 風胡

    读音:Fēnghú【源】 黄帝时善识剑者风胡之后(1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黄帝时善剑者风胡之后。”《越绝书》 载有风胡子。

  • 都爾噶察

    读音:Dū’ěrgáchá【综】清驻防巴尔虎镶白旗中有都尔噶察氏(260)。

  • ⾻崙厪⾻思

    读音:Gǔlúnjìngǔsī【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族第九姓为骨��厪骨思氏,见《路史》(60,63)。【变】 亦作〔骨��厔骨思〕(60)、〔

  • 读音:Lí【源】见《姓苑》(60,62)。由黎姓所改(60)。【变】一作莉(60)。【布】四川武胜有此姓(321)。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 《姓苑》: ‘淮南有䔧姓

  • 读音:Tā【综】褟亦作��,褟音达,而��音喧,见《通雅》(60)。今亦音Huān、疑��、褟、禢均为同一姓。广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