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
【源】 契丹人姓(60,62)。【布】 北京通县、江西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契丹酋帅姓。”
【源】 契丹人姓(60,62)。【布】 北京通县、江西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契丹酋帅姓。”
读音:Mièbù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武功大夫蔑布师道。”未详其他。
读音:qiáo rú婆利国王姓憍如,自古未通中国,梁天监中,遣使朝献。(见《南史》)《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 亦收, 其注据 《南史》 云: “婆利国王姓㤭如,自古
读音:sháo【源】 ①鲁地名(或指春秋时勺梁,故城在河北望都东),因以邑为氏,见《姓谱》(21,60)。②系长勺氏,尾勺氏所改(60,62)。③宋绍兴年中,勾氏为避高宗赵构名,改姓勺(24)。④蒙古
读音:Qíng/Chyng,Ching【综】源出不详。北京有此姓。
读音:Nándùn【源】 顿,周时姬姓国(故城在今河南项城北50里南顿故城),春秋时灭于楚,其后有顿氏、南顿氏(19,21)。
读音:Shè’ěrnuòluōyǎs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一作〔赦尔诺络雅苏〕(260)。
读音:Wūlūk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称:“(元史)《列传》呼图克,乌噜克氏。”
读音:Níyǎwūyōng′ā′nà台湾高山族姓氏。高山族之朱欧人有此姓,其汉语意: “源于已故始祖乌庸(的)”——尼雅,意为已故的: 乌庸,男性祖先之名; 阿那(按: 或译作 “雅那”)
读音:Duōzú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代有赵阿克盘·图伯特乌斯藏,为多族氏。《元史》有“传”。《中国人名大辞典》译作“掇族”氏。
读音:hán【源】 ①颛帝之后有邯氏,见《路史》(60,62)。②古有邯国,以国为氏(15,21)。一说,古有邯会国(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一说,古有邯平国(即邯郸,故城在今河北邯郸西南10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