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
【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Qǐ【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河北卢龙(289)、陕西城固(383)、台湾台北(68,261)、辽宁黑山,黑龙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辽宁之清原,
读音:shé【源】 ①周官舌人之后(7,60)。②春秋时越公族之后,见《路史》(60,62)。【望】 会稽(17,418)。【它】 以春秋时越大夫舌庸之后有舌氏,似有误(7,11,17)。《吴越春秋》
读音:Xiān【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又,古有善御者纤阿,其后有纤氏(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注引 《希
读音:Wēishǐ【源】 彝族姓。属什列家支(375)。
读音:Zǐsì【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字子驷,后以为氏(7,12,17,21,60)。【变】 亦为驷氏(12)。【它】 驷氏本无子字,见《古今姓氏辨证》(7,60,62)。
读音:Hányá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封于韩原,为韩氏,其玄孙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之子子鱼为韩言氏(4,6,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Nāmùdálā【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德色勒之妻为那木达拉氏(260)。
读音:fù【源】 ①古帝大庭氏(即神农氏)居曲阜,后有阜氏(15,21,60)。②春秋时鲁有堂阜,《汉地理志》有阜城、阜陵,阜氏或有以地为氏者(60,62)。【布】 安徽淮南(362)、蒙城(303)
读音:Jǐng/Jiing,Ching【综】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Quēchuò【综】 西域姓。乌质勒之将有阙啜氏,见《唐书》(60,62,63)。历史上西域人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并注此音;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据《唐书》云: “西域姓,乌质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