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
【源】 苫,亭名(故址在今江西星子境),以亭为氏(15,21,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鲁大夫苫夷之后也。”“以名为氏。” (按: 《姓氏考略》则云: “《左传》 有季氏家臣苫夷。苫氏当为其后。望出鲁郡。”)
宋代有苫穀 (谷),宣和进士。
【源】 苫,亭名(故址在今江西星子境),以亭为氏(15,21,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鲁大夫苫夷之后也。”“以名为氏。” (按: 《姓氏考略》则云: “《左传》 有季氏家臣苫夷。苫氏当为其后。望出鲁郡。”)
宋代有苫穀 (谷),宣和进士。
读音:Xībǔdélǐ【综】 清满洲马甲多伦泰之妻为西卜得里氏(260)。
读音:Xīyēwù《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其注 “奚斯”云: “又作奚邪勿。”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奚耶勿”云: “又作奚邪勿,回纥姓。”
读音:Mòniǔyú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 《姓氏考略》 亦收并注其源:①其引 《于烈碑》 云: “远祖之在幽州者,世有部落,阴山之北有山号万纽于者,奕叶居之
读音:Bālín【源】 元时蒙古人姓。巴林系部名,为元太祖十八世孙苏巴海所建。巴林氏当以部为氏(23)。至清时巴林为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辖境在今内蒙古巴林左、右旗旗境内。清蒙古八旗中有巴林氏(23
读音:chá【音】 亦音屠(Tú)(80)。【源】 ①炎帝葬于茶陵(故城在今湖南茶陵东50里),因氏,见《姓源》(17)。 ②茶氏系殷时旧姓,见《潜夫论》(60,62)。系自子姓,茶即䣝
读音:Qiūshān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à h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狐突之后,别为大狐氏(4,7,12,21)。【人】 大狐容,春秋时晋大夫(4,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姬姓
读音:biàn【源】 ①古有便国,见《国名记》。在桂阳(故治在今湖南郴县),以国为氏(17,60,62)。 ②古与蜎字通,便氏即蜎氏(60,62)。【望】 东鲁(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
读音:Yútuī【源】系自芈姓。楚公族有馀推氏,见《路史》(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楚公族有馀推氏。”此当系出芈姓。
读音:Chìrén【综】 《左传》有赤人披(62)。《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 亦收,其注云: “极罕见姓氏”,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