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音】 亦音Yú(17,21,76)。【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敬仲之后有与氏(5,60,62)。亦见《姓苑》(15,21)。【布】 浙江江山有此姓(32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朔州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 《潜夫论》 曰: “陈敬仲后有与氏。” 陈敬中,即陈完,陈厉公之子,帝舜之裔,故此当系出妫姓 (或为姚姓)。
元代有与权。
【音】 亦音Yú(17,21,76)。【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敬仲之后有与氏(5,60,62)。亦见《姓苑》(15,21)。【布】 浙江江山有此姓(32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朔州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 《潜夫论》 曰: “陈敬仲后有与氏。” 陈敬中,即陈完,陈厉公之子,帝舜之裔,故此当系出妫姓 (或为姚姓)。
元代有与权。
读音:gēn mù【源】系自曹姓。根牟小国,在琅邪阳都县东之牟乡(在今山东汶水境),春秋时鲁宣公取其国,子孙氏焉(7,11,24,60)。 【人】根牟子,周时人,善著书(21)。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
读音:bù shū pèi与“布叔满”同。
读音:Pāi【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Kāgǎo【综】 苗族姓。贵州凯里(旧炉山县)有此姓(116)。
读音:Duō【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
读音:yì小邾子后有绎氏;楚公族有绎氏。(见《路史》)
读音:tuō bá与“拓跋”同。《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云: “复姓。北魏之姓。亦作拓跋、托拔。”参见 “拓拔”条。
读音:Wěi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引《集韵》收载。初见於《左传》。春秋时鲁有氏, 亦作“” (见新版《辞海》)、 “”见
读音:Wàngzhāěr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wū lú屋庐氏,著书言彭之法,晋贤人。(见《尚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