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稽
【综】代北姓。后改为嵇氏,见《魏书·官氏志》(12,27,60)。亦作〔统嵇〕(12,27)。而《广韵》作统奚(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俱载; 《姓氏词典》 亦载。其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又作统嵇,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嵇氏。”
或作“统嵇”、“统嵆”。
【综】代北姓。后改为嵇氏,见《魏书·官氏志》(12,27,60)。亦作〔统嵇〕(12,27)。而《广韵》作统奚(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俱载; 《姓氏词典》 亦载。其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又作统嵇,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嵇氏。”
或作“统嵇”、“统嵆”。
读音:Lí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68,261)、浙江慈利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Gèěrgézī【综】 裕固族姓。系自“四个马家”部落,似来自柯尔克孜族名之音译,世居甘肃肃南康乐区,清末民初改为耿姓(198)。裕固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收载。“各尔格兹”实乃 “
读音:Mé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ù【源】 ①玊为西番国名,音粟(Sù),其国人入中原者以国为姓(62,239)。 ②玉石之玉作玉,攻玉之玊工(即凿玉之宝石)作玊(60)。或系玊工之后,以职为氏。 ③一说,汉武帝时公玉带即公玊
读音:Ná【源】 ①即拏氏,拿为拏本字(60)。后人改拏为拿。春秋时莒公子拏之后(17,60)。②金时有乌姑迺,姓拿(91)。或系女真人拿可氏所改。【变】 一作〔㧱〕(64,68,261
读音:Bó【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Nāmùtālā【综】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桑名之妻为那穆他拉氏(260)。
读音:Wàiládà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岱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拉岱〕(24)。
读音:Mìjié《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密羯可敦。”未详其他。
读音:Bì【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7,9,12,17,60)。②系自任姓,见《世本》(3,11)。③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