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óng

童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上古时期黄帝的后裔,黄帝有个儿子叫颛顼,他的儿子名老童,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中的字为氏。

童姓发源于山东北部。魏晋南北朝时期,向南迁到今安徽、河南等地,也有定居于今江苏、江西者。唐末五代时期,今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俱有童姓,并有一支入迁福建。至宋元时期,童姓已成为南方重要姓氏。明初,山西童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如今,童姓尤以云南、浙江等省为多。

童姓历史人物有东汉人童仲玉,山东富豪,乐善好施,灾荒年间开仓救济灾民。因其教子有方,其子女也是爱子如民的贤吏。童佩,明代藏书家。拜归有光为师,以诗文往来于士大夫间,诗风清峻。善于考证书、画、金石。童钰,清书画家、藏书家。少年时善于画山水、梅兰竹。其常在月下绘梅,有“疏影横斜”之妙。爱书如命,无钱则典当衣服而购书,所藏书籍超过几万卷。童第周,现代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家,主要研究文昌鱼等鱼类胚胎,在脊索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

童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


【源】 ①童国之后,见《姓考》(17)。②颛顼之子号老童,其后以号为氏(6,9,12,17,60)。③明时女真人姓(61)。④景颇族勒托氏汉姓为童(166)。⑤彝(130)、回(176)、满(181)、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渤海、雁门(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云南多此姓。【人】 童仲玉,东汉时琅琊人,循吏童恢之父(21)。童猛哥帖木儿,明时女真人,袭职斡朵里万户,永乐中授建州左卫指挥(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平度,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白、彝、壮、苗、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颛帝生老童,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今建昌有此姓。望出渤海。”(或按:“以王父字为氏”,惟见于周末,未知五帝之时有此义否。)②白族有童姓。盖出自“朵希薄”。白族称巫师为“朵希薄”,此以职业为氏。或改为单姓“童’、“”,乃取“朵希薄”之首音,谐以音近之“”、“”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白族》。

汉代有童恢,姑幕人,丹阳太守;宋代有童贯;明代有童佩;清代有童昌龄。

猜你喜欢

  • 喇都德

    读音:Lǎdūdé【综】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巴思海之妻为喇都德氏(260)。

  • 翁尼特

    读音:Wēngn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变】 清正红旗满洲护军灵泰之妻为翁依忒氏(260),〔翁依忒〕似即翁尼特之异译。【人】 翁尼特阿济苏,清镶红旗人,世居察哈尔,康

  • 读音:Tuán【源】 ①见《姓苑》(15,21)。②其先本姓朱。宋时朱蒙如,官团练副使,因忤贾似道,弃官,遂以官为氏,隐镇江(93)。故江苏一带团氏系朱蒙如之后。【布】 江苏武进(314)、丹徒、江都

  • 读音:fǔ【源】 春秋时齐国管仲称仲父,其后为氏,见《姓源》(15,21,60)。但张澍《姓氏五书注》云:“商周时有父己、父丁、父舟、父举诸人,是父氏不起于管仲父(60,62)。 【变】父即釜,见《姓

  • 貢媽顙

    读音:Gòngmāsǎng【源】藏族姓。四川阿坝地区果洛四大房名之一(249)。

  • 读音:Yuān【源】 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勒比亞

    读音:Lèbǐyà景颇族姓氏。为瓦切娃时二十六姓之一。《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 蛇邱

    读音:Shé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地为氏”之列。其据《姓氏英贤传》注云: “后汉河内太守蛇邱或,生重,济北太守;女适羊续重,济北人。”或作“蛇丘”

  • 读音:mí卫公子弥牟孙子瑕,以王父字为氏。(见《通志·氏族略》)鲜卑有弥姓。(见《魏书》)▲<汉>弥仆,酷吏。<宋>弥逊,徽宗时冀州知州。

  • 苦里魯

    读音:Kǔlǐlǔ【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苦里鲁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科尔罗〕(24)。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