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ǔ

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自大禹。二是以国为姓,源自妘姓。春秋时有妘姓诸侯国鄅国,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后去邑旁为禹,表示亡国,称禹氏。

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禹姓人分布。

禹姓历史人物有禹之鼎,清画家。尤其擅长画肖像。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等作品传世。

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零七位。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支庶之后,见《风俗通》(1,6,7,9,12)。 ②周时鄅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其后以国为氏,后去邑为禹氏(7,15,21,60)。 ③回(176)、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陇西(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禹万诚,宋时常州刺史(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平邑、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回、鲜等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姓姒,夏禹之后也。王僧孺 《百家谱》 云: 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女; 南唐将禹万诚。望出陇西。”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云: “鄅子之后,以国为姓,后去 ‘邑’ 为禹。”《姓氏词典》 注“” 引 《姓考》 云: “惠连妘姓之裔,封於鄅,即春秋鄅国,其后为氏。鄅建国於启阳,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则禹或鄅所改,系出妘姓。”

金代有禹显,义胜军节度使; 明代有禹祥,仁寿县知县; 清代有禹之鼎,康熙时名画家。

猜你喜欢

  • 屈男

    读音:qū nán【源】 ①西羌复姓(9,12,17,60,78)。 ②即屈南,系屈原之裔(6,7,12,60)。【变】 后改屈氏(78)。【布】 汉、三国时今甘肃天水,陇西一带多此姓(78)。【人】

  • 俟亥

    读音:Sìhài【源】 俟亥氏为匈奴别种,见《北齐书》(27)。【变】 后改为亥氏(27,7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俟亥之为亥。”《姓氏词典》据《魏书·官氏

  • 介瓦

    读音:Jièwǎ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Dèng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商王武丁封其叔父于邓,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古有邓国,本曼姓,其后世以国名为姓氏。三是为李姓所改。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

  • 移剌

    读音:Yílà【源】 ①辽、金、元时女真人姓(56,57,71)。②辽、金、元时契丹人姓(56,71)。【望】 金源(60,62)。【变】 ①亦作耶律,系耶律之异译(71,397)。又作世里、昔剌、〔

  • 八魯忽歹

    读音:Bālǔhū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作“巴尔固岱”。

  • 读音:Jū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系周始祖后稷孙鞠陶的后代。后稷的孙子名陶,据说生而掌上有纹,颇像古文“鞠”字,于是起名叫鞠陶。鞠陶后来作了周人的首领,他的后代子孙就以

  • 蘇穆察

    读音:Sūmùchá【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鄂尔多斯(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鄂尔多斯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公叔

    读音:gōng sh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献公之少当,国人谓之公叔,因以为氏(7,12,17)。【望】 汲郡(17,62,418)。【人】 公叔务人,春秋时鲁国大夫(21)。公叔端明,宋皇祐中知

  • 受酋

    读音:shòu qiú【源】 见《魏书》(7,9,24,60)。【变】 后改为受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解》云: “《(后)魏书》有受酋氏。”或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