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獨孤

獨孤

读音:Dúgū

【源】 ①其先本姓刘,出自汉光武子沛献王辅之后,裔孙渡辽将军进伯败没于匈奴,囚之独山下,生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六世孙罗辰,从北魏孝文帝徙洛阳,为河南人,初以部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17,21,27,60,242)。一云:其先本姓刘,至北魏在北土分36部,有以独孤为氏者(17)。又云:其先本姓刘氏,当为汉时北蕃右贤王刘去卑之先,尚汉公主,因从母姓刘氏。至北魏,独孤部居云中,因氏(6,7,17,21)。又云:魏氏之初有36部,其先伏留屯为独孤部落大人,与魏俱起,居于云中。和平中,以贵人子弟镇武川,因氏焉(12,27)。②南北朝时周世宗赐渤海蓨人左祖暠姓独孤,见《周书·高宾传》(27)。③本李姓,赐姓独孤,见《周书·独孤楷传》(21,27)。【变】后改为刘氏(7,27)。【望】高阳(17,60,418)。【它】独孤系屠各之异译,本匈奴单于贵族。自刘渊进窥中夏,遂冒称汉皇室之后,改姓刘氏。入北魏为三十六部之一,号独孤部,以部为氏。孝文南迁,依旧例改为刘氏。魏末又复旧姓。而亦有未复者,故匈奴刘氏与独孤氏并见于史册,为北朝盛族。后世氏姓学家谓独孤氏本姓刘氏,出自炎汉者,特为刘雄碑、独孤墓表等所绐耳(70)。【人】独孤信,北周云中人,本名如愿,秦州刺史,进封卫国公(61)。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并注其源: ①本姓刘氏。北蕃右贤王之后。其先尚公主,因从母姓刘氏。后汉度辽将军刘时伯(按: 《唐书·宰相世系表》 称其为 “出自汉光武子沛献王辅之后。”) 击匈奴,兵败被执,囚之孤山下,生尸利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尸利六世孙罗辰。从后魏孝文徙洛阳,为河南人,初以其部为氏。②又云: “高护自高丽归,赐姓独孤氏。”此则由高氏所改。③又云: “独孤楷本姓李氏也。” 又云: “独孤屯本姓李,从齐神武沙苑战败,为柱国独孤信所擒,配为士伍,赐独孤氏。则知独孤氏或为李氏所改。”

北齐有独孤·永业,中山人,襄州总管; 北周有独孤·信; 隋有独孤·盛; 唐有独孤·及,洛阳人,太常博士; 又有独孤怀·恩; 明有独孤·乐善。

猜你喜欢

  • 读音:yuān【源】 冤句,县名,故城在今山东荷泽西南,因以为氏(15,21,60)。【变】 一作〔寃〕(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引《姓苑》收载,其注云: “冤句,县名,因以为氏。”

  • 读音:Wè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江苏之高邮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 《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源。(按:蕹,蔬菜名,俗称“空心菜”,疑即以菜名为氏。)

  • 读音:Wǎng【源】 见《姓苑》(17,62)及《直音》(15,21)。【布】 元时饶州(故治在今江西波阳县)有此姓(6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词典》 引 《五音

  • 塔魯

    读音:Tǎlǔ珞巴族姓氏。出自阿帕塔尼部落。《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Wèi蔚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周宣帝时郑国公子翩被封于蔚邑,后代以封邑命姓;二是北周宣帝置蔚州,后有以蔚为姓氏者。蔚姓发源于蔚州(今河北蔚县),望族居于琅琊郡(今山东诸城)。蔚姓历史人物有

  • 蓋樓

    读音:Gàilóu【源】代北姓(27,44,60),系出羯胡(70)。 【变】①亦作〔盖娄〕(12,27,63)、〔葢楼〕(17)。②后改为盖氏(27,44,60,70)。一说,后改为楼氏,后因避仇改

  • 土路木

    读音:Tǔlùmù【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 步鹿孤

    读音:bù lù gū【综】 代北姓(27)。北魏时改步鹿孤氏为步氏,亦作步鹿根氏(7)。一说,步鹿孤氏后改为鹿氏(12,15,63)。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鹿氏。(

  • 读音:Jiāo【源】见《姓解》(9)。 【布】陕西城固(383)、山东新泰(359)、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长治、临汾等

  • 伯成

    读音:bó chéng【综】 一作柏成,《庄子》有伯成子高(7,9,11,17,60)。亦作〔伯城〕(6)。【人】 伯成咠渠,晋时隐士(6)。伯成延,汉时吾侯,封六代,见《汉书·功臣表》(6)。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