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
【源】 毌丘,为春秋时卫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以地为氏(60,62)。一说,毌丘为古时贯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0里),后属宋地。毌,古与贯通,盖古字从省,贯去贝为毌,以国为氏(17)。【变】 ①清时为避孔子名讳,改丘为邱。 ②毌丘亦作毋丘(17)。
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卫邑,以地为氏。”亦写作“贯丘”。《括地志》云: “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阳县南五十里也。”(按:今山东曹县南有蒙泽城。)后以为氏,或改为单姓毌、丘氏。
【源】 毌丘,为春秋时卫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以地为氏(60,62)。一说,毌丘为古时贯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0里),后属宋地。毌,古与贯通,盖古字从省,贯去贝为毌,以国为氏(17)。【变】 ①清时为避孔子名讳,改丘为邱。 ②毌丘亦作毋丘(17)。
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卫邑,以地为氏。”亦写作“贯丘”。《括地志》云: “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阳县南五十里也。”(按:今山东曹县南有蒙泽城。)后以为氏,或改为单姓毌、丘氏。
读音:Huángguó历史上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金姓。望出陇西。”掴,又音guāi。后或改单姓马、汪、赵等,见《中国人的姓名·满族》。金代有黄掴·九库,彰德知府; 又有黄掴
读音:xū见《姓苑》。北匈奴有虚渠,是虚为匈奴姓。(见《姓氏考略》)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北匈奴有虚渠,是虚
读音:Yā【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盖县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Ézh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浩齐特(23,63)。【人】 额珠特和托,清蒙古正黄旗人,世居浩齐特,康熙中从征四川阵亡,赠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Jiǎngwéi【综】彝族姓。属哼莱家支,居云南中甸(375)。
读音:Shēn申姓的两个来源均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源于姜氏。神农之后申吕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后被楚所灭,后人遂以国为姓氏。二是相传古有申国,为伯夷之后。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被封于谢(今河
读音:Rǎnnǚ【源】 春秋时王子带(疑即周惠王支子叔带)之后,见《路史》(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源于姬姓。王子
读音:Mǎlāsī【综】 清正蓝旗蒙古前锋护军阿必达之妻为马拉思氏(260)。
读音:Duò/Duoh,Dwo【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
读音:Mán【源】 ①荆蛮之后,本姓蛮,后世音讹。遂为瞒氏,见《风俗通》(1,7,11,12,15)。②其先原姓盘,后改焉(7)。③长狄鄋瞒,春秋时夷国,防风氏之后,漆姓,其后有瞒氏(60,62)。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