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i

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齐国有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子高举,以祖父名为姓氏。二是少数民族改姓。

柴姓发源于春秋时齐国的高邑(今河南禹州)。西汉时柴姓在河北形成望族,到了唐代,在今山西形成望族。元朝以后,柴姓向全国各地及海外迁徙。如今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山东等省为多。

柴姓历史人物有柴荣,五代时后周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废除旧时代的各种弊政,发展经济,却不幸在北伐契丹的途中病逝。柴车,明代官员,钱塘人。因为官廉洁干练,受命整顿甘肃军务,曾几十次上疏朝廷,指出时弊,后官至兵部尚书。他曾路过广信,广信太守送他一罐蜜,打开一看,原来是黄金,便坚决退了回去。

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二十五位。


【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文公之子高,其十代孙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举,以祖名为氏(7,9,12,17,60)。②明时赐元人娄托罗该、铁柱、恭门苏尔噶、拜特穆尔、遵维布哈、克木特穆尔等人均为柴姓(24)。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赛密勒氏,后改为柴氏(180)。今满族姓(344)。④彝族姓(130)。【望】 平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47%。尤以湖北、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38%。【人】 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封棘蒲侯(21,6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固安、景县,山东之平邑,甘肃之酒泉,安徽之贵池,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芷江,贵州之普安、从江,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孙傒,以王父名为氏; 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 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 ②为元明时蒙古族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 “明赐元人姓名: 娄托罗该曰柴秉诚; 铁柱曰柴克恭; 们苏尔噶曰柴志诚; 拜特穆尔曰柴志敬; 遵锥布哈曰柴永谦; 克木特穆尔曰柴永正。”此明初蒙古族柴氏。虽同为蒙古族,因系不同姓氏之蒙人所改,故亦不同源。③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之赛密勒氏改为单字姓 “”,见《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柴武,棘蒲侯; 唐代有柴绍,临汾人,封霍国公; 五代后周有柴守礼,尧山人,光禄卿,子荣承后周嗣,是为世宗柴荣。

猜你喜欢

  • 珠爾格特

    读音:Zhū’ěrgétè【综】清时蒙古镶黄旗(259),驻防吉林正蓝旗(259,260)中均有珠尔格特氏。又,清驻防宁古塔正黄旗中有朱尔格特氏(260),〔朱尔格特〕似即珠尔格特之异译。

  • 读音:Duì【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有此姓(264)。现行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塔城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塔城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依枯

    读音:Yīkū【源】 彝族姓(375)。

  • 阿勒巴齊

    读音:Ālèbāqí【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扎满和罗(23,63,180,260)。【变】 ①亦称〔阿尔巴齐〕(180,260)。 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塔莽阿之妻为额勒木齐氏(260)。〔

  • 扬于

    读音:yáng yú晋后以采为氏者有扬于氏。(见《路史》)

  • 公戶

    读音:Gōnghù【源】 即公扈氏(17,60)。春秋时鲁有公户氏,见《汉书·儒林传》(9,60)。【人】 公户满意,西汉时礼官大夫(7)。

  • 斯泥也

    读音:Sīníyě【综】 佤族姓。亦作〔塞泥也〕,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160)。

  • 公父

    读音:gōng fǔ【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悼之子靖,字公父,其后有公父氏(12,17,21,60)。【变】 一作公甫(17)。【人】 公父歇,即公父文伯,鲁国人(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hàn【源】 见《姓苑》(15,21,60)。【人】 駻臂,春秋时人,孔子弟子(15)。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 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 足克袞

    读音:Zúkègǔn【综】 元时人姓。帝师帕克斯巴土番萨斯嘉人,足克衮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