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
【源】 源自己姓。相传为古帝祝融之裔,夏时国诸侯昆吾之后,以国为氏(4,6,7,9,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己姓之国,夏时诸侯伯,祝融之后。” 《史记·楚世家》载: 陆终六子,“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 桀之时,汤灭之。” 昆吾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县西三十里。
【源】 源自己姓。相传为古帝祝融之裔,夏时国诸侯昆吾之后,以国为氏(4,6,7,9,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己姓之国,夏时诸侯伯,祝融之后。” 《史记·楚世家》载: 陆终六子,“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 桀之时,汤灭之。” 昆吾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县西三十里。
读音:gōng yí鲁之同姓。(见《礼记·郑玄注》)▲〈战国鲁〉公仪休,穆公相。
读音:Mèn【源】①傣族姓。世居云南德宏地区(164,165)。②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原姓简恩,后裔分别以简恩两子之名为姓,其一为闷(159)。亦作门氏(1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山西
读音:Cū【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Kuàng况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周初,舜后人被封于况地,后代便以封地名为姓。二是源自荀子后人。荀子名荀况,后人有以祖名为姓者。况姓早年分布在四川部分地区,现主要居住在江西
读音:Xiànmén【源】 以所居为氏(60,62)。【望】 一作〔羡门〕(60)。【人】 羡门子高,秦时燕人,见《列仙传》(7,11,17,21,60)。
读音:Xībì【源】 西夏人姓(240)。或即昔毕氏,西壁氏。
读音:Tuī/Tuei,Twei【综】汉有蓷融,见《容斋随笔》(63)。
读音:Gùwǎlèjīyǎ【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固瓦勒基雅氏(256)。又,镶红旗蒙古佐领僧保之妻为固瓦拉佳氏(260)。〔固瓦拉佳〕似即固瓦勒基雅之异译。
读音:Xī'ěrhǎ【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阿喇克绰特(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阿喇克绰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yòng【源】 ①古有用国,见《毛诗》,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乃用国之地,故有用姓,见《风俗通》(1,6,12,15,17)。②《姓氏考略》按:《毛诗》无用国,《鄘风》有美孟庸矣,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