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
【源】 见《姓源》(7,9,11,17)。新和系地名,以地为氏,见《姓氏源流》(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氏源流考》 注云: “以地为氏。”未道其详。
【源】 见《姓源》(7,9,11,17)。新和系地名,以地为氏,见《姓氏源流》(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氏源流考》 注云: “以地为氏。”未道其详。
读音:Wǔtǎ【源】金时女真人一部,与乌古论部近,以部为姓(426)。
读音:Cān现行极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市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新余市渝水公安分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歺”之音cān,疑其为“餐”字不规范简化。然“餐”姓亦极罕见。《汉语大字典》
读音:Bùsài【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萨哈尔察、辉发等地(23,63,180,260)。【变】 清镶白旗满洲护军校傅尔禅之妻为卜赛氏(250),〔卜赛〕似即布赛之异译。【人】 布赛赛喀
读音:Péi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封地为姓氏,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伯益子孙封于(péi)邑(今山西闻喜),至六世孙苹陵,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君,他以祖辈的封地为姓氏,去掉“邑”字,改
读音:Mògēxīqì【源】 回纥九姓。四曰貊歌息讫见《唐书》(60,63)。北魏时,东部铁勒的袁纥部落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隋称韦纥。隋大业元年,联盟仆固、同罗、拔野古抗突厥,总称回纥。历史
读音:Jiāngxiè【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高雄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或系江、谢二姓所合成。
读音:Tiánkuì《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Mùěr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绥芬、瓦尔喀、黑龙江、珲春等地(23,63,180,260)。【变】清正白旗蒙古马甲萨哈连之妻为木尔查氏(260),〔木尔查〕似即穆尔察之异译。【人
读音:Cǎidānqūzhē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
读音:yǎn【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仲衍之后,见《风俗通》(1,12,15,17,60)。亦见《姓苑》(7,9,21)和《广韵》(11,239)。【望】 睢阳(17,60,418)。【布】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