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ì

【源】 ①系自姞姓。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亦称密须(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为周文王所灭,以封姬姓。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17,62)。或为密须氏所改(60)。②系自姬姓。密康公之后,国为周共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0,87)。③密,春秋时鲁地,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北密如亭;又春秋时莒邑,故城在今山东昌邑东南密乡故城。居者或以邑为氏。④安定密氏,系自羌人,见《通鉴》(242)。⑤西夏人姓(24)。⑥云南兰坪兔莪乡若若人之姓(154)。【望】 太原(17,60,418)。【变】 一作〔〕(379)。【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密忠,汉时尚书(9,17,21)。密聪,明时河南内黄县知县(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辛集,山东之东平、鱼台、平度,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宜丰,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陇川、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① 《姓氏考略》 注引 《姓氏寻源》 云: “黄帝后有密氏。” ②又引云: “亦出密须氏之后。”郑樵云: “密须氏或去须为密氏。” 密须,商代姞姓国,其地在今甘肃灵台西南。周文王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有密须氏,或去须而为密氏,系出姞姓。③又引云: “或密康公之后。”康公。周共王时人,封於密 (其地在今河南密县)。因称密康公。共王灭密,其后或亦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④又引云: “诸姓书谓与 ‘虙’同,音 ‘伏’,非。《路史》 谓 ‘伏羲后有密氏。’ 亦误。或以地为氏。”——古有高密、密乡等地,居者或以地为氏。⑤历史上党项人有密姓。《续通志·氏族略》 载: “ (西) 夏御史中丞密元礼者是。”

汉代有密忠,官尚书; 宋代有密佑,江西都统;明代有密镛,凤阳同知; 又有密聪,内黄知县。

猜你喜欢

  • 庚桑

    读音:Gēngsāng【源】 老子弟子庚桑楚之后(21,60,62)。【变】 《史记》作〔亢桑〕,而《列子》作〔亢仓〕(11,17)。【望】 楚郡(17,60,418)。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

  • 读音:Nài/Nay【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永吉列思

    读音:Yǒngjílièsī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译作 “云吉喇实”。

  • 读音:Hǎn【音】轩氏有宣(Xuān)(17,21)和罕(Hán)(86)二音。参见轩(Hǎn)。 【源】①黄帝轩辕氏之后有轩氏(6,9,12,17,60)。②黄帝之子苍林氏之后有轩氏,见张澍《姓氏五

  • 读音:Chú【综】源出不详。江苏宜兴藏林镇有此姓(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未收此字。)

  • 瑕公

    读音:Xiágōng【源】周大夫瑕公之后,见《路史》(8,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路史》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周大夫瑕公

  • 尼瑪齊

    读音:Nímǎjí【综】 清驻防齐齐哈尔镶黄旗中有尼玛齐氏(259,260)。又,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黑色之妻为尼马齐氏(260),清甘肃提督、满洲镶黄旗人呢玛奇达三泰(61),〔尼马齐〕、〔呢玛奇〕等似

  • 撒剌

    读音:Sǎlá【综】 《五代史》有撒剌阿拨(17,62)。

  • 段陽

    读音:Duànyá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北方有此姓(91)。罕见之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 称: “现代北方有 (此姓)。”

  • 读音:Suǒ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亦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汉语大字典》收有“洓”字,其音三:sè、qì、zì,而无suǒ音;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