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伊耆

伊耆

读音:yī qí

【源】 ①即伊祁氏,古帝尧之号也,其后因以为氏(7,11)。②伊耆为古帝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作为官名,其后以官为氏,见《周礼·秋官伊耆氏郑注》(60,62)。【望】 平阳(17)。【人】 伊耆苟,一作伊祁苟(11),北魏孝文时怀州民,自称尧之后裔,聚众于重山,后为洛州刺史讨灭(7,17)。伊耆玄解,一作伊祁玄解(11),唐时处士(11,17)。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文大字典》 注引 《竹书纪年》 云:“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又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其引《路史·三皇纪》亦云: “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 此当出自姜姓。② 《辞源》 注云:“复姓,相传为帝尧之后。亦作 ‘伊祈’、‘伊祁’。”③或以命官,以官名氏。《姓氏考略》注云: “《周礼·秋官》 ‘伊耆氏’ (郑注): ‘伊耆’,古王者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北魏孝文帝时有伊耆苟。

猜你喜欢

  • 读音:Guǎn【源】 见《风俗通》(1,17)。【望】 平昌(17,60,418)。【变】 一作管(91)。【人】 筦苏,春秋时楚人(17,60)。筦路,汉时琅邪人,官至御史中丞(17,60)。罕见姓

  • 读音:Yuá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Xiān【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又,古有善御者纤阿,其后有纤氏(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注引 《希

  • 吴瞿

    读音:Wúqú【源】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375)。

  • 读音:shù【源】 春秋时楚大夫恕金之后(6)。亦见《姓苑》(15,21)。【布】 台湾屏东有此姓(64)。【人】 恕清,明时交趾人,博士,见《续文献通考》(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

  • 读音:Jiū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 注云: “以官名为姓氏。(据《万姓统谱》)古代官名有五鸠。‘祝鸠氏,司徒也; 雎鸠氏, 司马也; 鳲鸠

  • 树洛干

    读音:shù luò gān与“树若干”同。

  • 薄姑

    读音:bó gū【源】见《姓苑》。薄姑系夏殷时诸侯,后以薄姑为氏(60,62,63)。尧王迁奄君于薄姑,青州博昌县(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南20里)东北六十里,即为殷诸侯薄姑氏之封地(26)。 【变】一作蒲

  • 潘術古

    读音:Pānshùgǔ【源】金时女真人姓(71)。 【望】金源(71)。 【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苏古〕(24)。

  • 附庸

    读音:fù yōng【源】 系自嬴姓。周封伯益之裔非子于秦为附庸,其后有附庸氏(4,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周封非子於秦,为附庸,后有附庸氏。”非子乃秦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