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明安
【源】 清蒙古八旗姓。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之厄鲁一旗皆伊克明安氏(23,63)。【变】 清正蓝旗蒙古闲散翁郭泰之妻为依克明安氏(260),〔依克明安〕似即伊克明安之异译。【人】 伊克明安英廉,清光绪十年任马兰镇总兵(245)。
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之厄鲁特一旗皆伊克明安氏。” 《中文大字典》 亦注: “在青海境内有辉特部,为额鲁特之一。其祖名第巴,姓伊克明安,附属和硕特部,清雍正析置。”
【源】 清蒙古八旗姓。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之厄鲁一旗皆伊克明安氏(23,63)。【变】 清正蓝旗蒙古闲散翁郭泰之妻为依克明安氏(260),〔依克明安〕似即伊克明安之异译。【人】 伊克明安英廉,清光绪十年任马兰镇总兵(245)。
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之厄鲁特一旗皆伊克明安氏。” 《中文大字典》 亦注: “在青海境内有辉特部,为额鲁特之一。其祖名第巴,姓伊克明安,附属和硕特部,清雍正析置。”
读音:Dàsūn【源】 春秋时楚国大孙伯之后(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楚大孙伯之后。”
读音:Yúhélǐ【综】 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博尔吞之妻为俞和里氏(260)。
读音:zǐ wù【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公之子宣子,其后为子寤氏(4,6,12,17,60)。②春秋时鲁季平子之子昭伯寤,其后为子寤氏(7,17)。一说,昭伯寤之后为季寤氏(26)。历史上罕见复
读音:mù yí【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子目夷,字子鱼,为左师,听宋国之政,子孙别为目夷氏(7,9,11,60)。一说,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中有目夷氏,见《史记·殷本纪》(60,62)。殷
读音:Yín【源】 见《姓苑》(15,21,24)。【望】 雁门(17,418)。【布】 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吟约,唐时嘉州刺史(15,21,24)。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
读音:Yī'niè《姓氏词典》引《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伊涅达干。”未详其他。
读音:Qú/Chy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东有此姓(68,261)。
读音:Zhá’ěrqǐk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穆克登布之妻为扎尔起克氏(260)。
读音:Huì现行罕见姓氏。今分布山西之临汾。《山西人口姓氏大会》 收载。未详其源。(按:浍,河名,浍河源於河南,流入安徽,居者或以水名为氏?)
读音:Huáng黄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其后人以国为氏以示不忘亡国之恨。二亦是以国为姓氏。相传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黄等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