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幹
读音:Gǔlìgàn
【源】 敕勒别部有骨利干,其地昼长夜短,以部为氏(60,62,63)。
【源】 敕勒别部有骨利干,其地昼长夜短,以部为氏(60,62,63)。
读音:Pānchāng【源】彝族姓。属丁惹家支(375)。
读音:Nǔshè【综】 西夏人姓。西夏景宗赵元昊之臣弩涉俄疾(31,40)。
读音:Lì【音】 栎氏有荔(Lì)、岳(Yuè)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栎(Yuè)姓。【源】 ①栎,春秋时郑邑(故城在今河南禹县),因氏(91)。②晋时林邑国(故城在今越南南部)王之子燮,受邑栒栎,其
读音:Wǔgǔ【源】 彝族姓。属拉伙阿付家支(375)。
读音:Pí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普陀(297)、山西平陆(298)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pò yě tóu宇文述本姓破野头氏。(见《隋书·宇文述传》)
读音:Nuòbù【源】彝族姓。属曲比家支(375)。
读音:Yàgū【综】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氐人之姓,汉姓为熊(220)。
读音:huáng【源】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因氏,见《风俗通》(1,12,15,60)。三皇之说不一:一曰天皇、地皇、人皇,二曰伏羲、女娲、神农,三曰伏羲、神农、祝融,四曰燧人、伏羲、神农。 ②系自
读音:Nǎimándǎi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奈曼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