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学全书

音学全书

三十四卷。清王起鹏撰。起鹏字芝兰,改名第兰,号苕若,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乾隆己酉(1789年)举人,官湖北谷城县令。谓读《切韵指掌图》,恍然悟今所传之等韵即古之韵书,于是以类相求,用宋郑庠之说,以深咸二摄通为一部,臻山二摄通为一部,止蟹二摄通为一部,效流二摄通为一部,果遇假三摄通为一部,江宕梗曾通五摄通为一部。以之读《诗》、《易》及秦汉间诗赋文词,皆不烦改音,豁然无窒碍。于是首著《原音》一篇,说明作书旨趣;次著《音论》一卷,议论古今音变,折衷顾炎武之说;次举《广韵》、《集韵》、《礼部韵略》、《韵会举要》诸书韵目,以说明古今源流;次论等韵,反切入门、反切法;次立音谱;次立古音今音二表。总为《古韵类音》十六卷、《今韵类音》十六卷,总名其书曰《音学全书》。王氏于等韵之学尚有根底,论反切各节,颇有精当之说;至于合十六摄为六部,谓合于古音,则其识尚不及郑庠也。是书有道光间刊本及善余堂刻本。

猜你喜欢

  • 武城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厉秀芳纂修,张大樽纂。厉秀芳,江苏仪徵人,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任武城县知县。张大樽,武城县儒学训导。厉秀芳任县令后,以邑志自乾隆县令骆大俊重修后,又将近百年未有踵其事者,遂于

  • 经义文要

    十卷。清李元春辑。首有李氏自序,称“以文明经,犹之以经明道。汉人训诂不言文,自是文之一体。唐宋以后文不尽说经,而说经之文贵”。又说“汉魏时郑王便分门户,至宋每翻旧说,近则又多遵汉以斥宋。不敢以私见分左

  • 金刚经颂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

  • 中庸本解

    二卷。清杨亶骅(详见《古本大学辑解》撰。是书首有自序,序后又有提要。言全书以“道不远人”句为宗旨,以“仁者人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两人字为枢纽。每段提掇人字,都以阐明“道不远人”之旨。书中也参用朱注及诸

  • 蒙求集注

    二卷。晋李瀚(生卒年不详)撰。李瀚生平始末亦不详。《五代史·桑维翰传》称:“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好饮而多酒过,晋高祖以为浮薄。”可能就是此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曰:“补注蒙求八卷,徐子光撰。以李瀚蒙

  • 东汉书刊误

    四卷。宋刘攽(1023-1089)撰。刘攽,字贡父,庆历间进士,熙宁初,知太常礼院,元祐初,召拜中书舍人。享年六十七岁。《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汉书刊误》四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刘攽《东汉

  • 三国志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

  • 夏小正考注

    一卷。清毕沅(1730-1797)撰。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大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甲一名进士,官至湖广总督,好著书;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尝谓经义当

  • 欧洲史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

  • 虎钤经

    二十卷。宋许洞(970-1011)撰。《宋史》本传云:许洞字洞天,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案《四库提要》云:洞字渊夫,吴兴人。误。说详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父仲容,太子洗马致仕。洞幼时习弓矢击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