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青州府志

青州府志

①十八卷。杜思修,冯惟讷纂。杜思字子睿,浙江鄞县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曾任州、县事十余年,四十四年(1565)升任青州知州。著有《考信编》七卷。冯惟讷字汝言,号少洲,临朐县人,嘉靖十三年(1534)与其兄惟重同榜举人,十八年(1539)又同榜进士。授宜兴知县,调任魏县知县,升蒲州知州,历官扬州同知,松江督赋、陕西按察佥事、陕西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著述较丰,著有《冯光禄集》十卷,辑《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古逸诗》一百三十卷等。按青州,自隋、唐以来治益都,元为益都路,明升路为青州府,曾一度为山东布政司所。郡志根据《明史·艺文志》,载有钟羽正《青州风土志》,根据《山东通志》中载有曹珖《青州考》,这些都成于此志之前。杜思上任,见青州府旧无府志,文献散失,时各郡、县,均有纂辑地方志之举。乃与冯惟讷等,开馆修志,搜集典章,采询故实,及属邑的有关资料,取古籍参考,排比编次,历时数月,而志成。《青州府志》嘉靖四十四年刻本。全书十八卷,分为:卷一图:府总图、府治图、十四州县境图、沂山镇图、颜神镇图、安东卫图、莒州所图、诸城所图、塘头寨图、齐分玄枵图、鲁分降娄图、沿革表;卷二封建表;卷三职官表;卷四选举表;卷五天文志:星野、灾祥;卷六至卷七地理志:山川、风俗、户口、田赋、物产、古迹;卷八至卷十一人事表:官署、学政、祀典附祠庙、兵防、城池、关梁、驿传、乡社、陵墓、寺观;卷十二至卷十六列传:圣贤、封建、名臣、宦绩、人物、忠义、孝友、儒林、文学、武功、隐逸、侨寓、卓行、列女、方伎、仙释、列传;卷十七艺文;卷十八遗文、杂志。此志体例完备,条分缕析,取材丰富,堪称佳本。本志优点有三,一是首有二十四幅辖舆地图,精粹严谨;二是天文、地理类,眉目清晰,阅者一目了然;三是遗文备载,志传尤详。著名文学家李攀龙在序中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然有些小目繁多,尚可裁汰合并。如忠义、孝友、隐逸、卓行等,皆可入人物类内。又如仙释、方技,皆可归入杂志。此志尚有1965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②二十卷。清崔俊修,李焕章纂。崔俊,辽阳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五年(1676)任青州府志知府。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山东乐安人,明末诸生。著述甚丰,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崔俊莅任,奉命修志,即命所属州、邑各进邑乘,以资采择,并请李焕章任编辑。历时三月而告竣。《青州府志》康熙十五年刻本。此志体例全部承袭旧志,所损益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其取材虽富,编次则未妥善,此外,脱漏残缺尚多。③二十二卷。清陶锦修,王昌学、王柽纂。陶锦字奕俟,抚顺人,康熙六十年(1721)任青州知府。陶锦掌青州后,见旧志距其时仅十余年,虽年代未远,然漫灭相仍,散亡未集。即聘任王昌学、王柽主纂,复征文献以考稽,重搜遗佚而论定,旧文不灭,新事加详。以旧志为蓝本,凡康熙十二年以前,悉仍旧观,十三年以后事,则采遗闻,作传记,正讹补缺,剖疑辨误,别立凡例,去伪存真,遂成新志。《青州府志》康熙六十年刻本。此志乃继康熙四十八年张连登本而作,较旧志,有较大进步。④六十四卷。清毛永柏修,李图、刘耀椿纂。毛永柏,吴下人,监生出身,咸丰六年(1856)任青州知府。李图字少白,号广文,掖县人,曾任胶西书院山长。主纂过胶州、平度州、陵县等州县志。刘耀椿字庄年,郡人,进士出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毛永柏掌青州后,见旧志已一百余年未修了这期间,社会风俗变迁,政治人文更易,皆今昔大异。青州原辖十五个州、县,自雍正间,数邑改隶沂州,青州府仅统益都、博山、临淄、博兴、高苑、昌乐、寿光、乐安、临朐、安丘、诸城十一邑。疆域变更,旧志所载,已非今之范围,均须重辑,以明界限。永柏遂延李图、刘耀椿为主纂,网罗散佚,比次近事,历时一年而告竣。《青州府志》咸丰九年(1859)刻本。此志体例,基本承袭旧志,而分门别类,改易甚多,取材宏富,为前所未有。各卷前附有“记”,较详尽,考据亦精核。为青州府志中的佳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左传王氏注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王肃字子雍,东海郡兰陵(今山东苍山)人,三国时著名学者,王朗子。年十八从宋衷读《太玄》,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三年(229)拜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

  • 贾氏丛书甲集

    九种,二十二卷。清贾臻(生卒年不详)撰辑。贾臻字运生,直隶故城(今属河北省)人。曾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出任浙江知府、河南知府。丛书所收主要是贾臻撰辑著作,另有其父贾汝愚两种,其婶母卢碧筠一种。

  • 鸳鸯针

    四卷十六回。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有人认为,作者华阳散人为明末清初吴拱宸之别号。吴拱宸字襄宗,号华阳散人,生卒年不详。《鸳鸯针》当成书于清初顺治、南明政权犹存之时,小说集,四卷每卷演一个故

  • 程氏说文广义

    十二卷。清程德洽(1712-1750)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署名虽与王夫之《说文广义》同,但其体例则有所不同。卷第因宋李焘《说文五音韵谱》,以始东终甲为次,非许书始一终亥之旧,与王

  • 北史

    一百卷。唐李延寿撰。李延寿约生活在唐高祖到高宗时期,字遐龄,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历史学家。他是继其父李大师编史之志,属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历史。他撰史资料来源主要是以删抄八书,又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以

  • 温公易说

    六卷。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封温国公,故后世称为司马温公。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尚书左

  • 敬事草

    十九卷。明沈一贯撰。沈一贯(1531-1615),字肩吾、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二十八年,进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为首辅。沈一贯在位无

  • 赐书堂诗稿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

  • 存性编

    二卷。清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幼年其父被掠到关外。八岁师事僧人吴持明,习骑射及兵法,拒绝学时文。他涉猎群书,怀疑宋儒。康熙二十三年(1684)

  • 曲洧旧闻

    十卷。南宋朱弁(?-1144)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