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铜陵县志

铜陵县志

①十卷。明熊荩臣修,何自谦纂。熊荩臣,字念斋,云南昆明籍,江西金溪人,举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来任铜陵县知县。铜陵有志,自明永乐始,历弘治、正德、嘉靖,虽更四修,然伪舛缺略,皆非佳作。自嘉靖四十二年(1563)纂修之后,至是复二十余年,中间兴建因革,多有不同,熊荩臣莅任铜陵之始,即访求邑乘,病其芜蔓弗核,创议重修,延何自谦总其事,订辑旧文,参益新事,于万历十五年志成。此志体例不务新奇,于旧志之缺误粗略,亦多所增补订正。礼仪、祀典,只载本邑中独有者,至于通行者,此则摒而不书,亦较旧志为有体。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刻本。②十四卷,图一卷。清朱成阿等修,史应贵等纂。此志始修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中经朱成阿、钱金殿、李青岩各县令修辑,至二十二年(1757)志成。此志以图列之卷首;卷一为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卷二为城池、官署、宫守;卷三为学宫、武备;卷四为户口、田赋、积贮;卷五为坛迹、庙宇;卷六为乡耆、风俗;卷七为选举、武科、征辟、赀选、封荫;卷八为名宦、乡贤、乡宾;卷九为政事、忠贞、孝友;卷十为笃行、义行、文学;卷十一为隐逸、游寓;卷十二为列女;卷十三为方伎、仙释、祥异、古迹、兵氛;卷十四为艺文。此志门类,堪称完备,就其内容,实为简略。其于卷七中设赀选一目,为他志书所未有,亦为有见。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莝录

    三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莝录》是一部杂品之作,此书卷首抄自袁陶斋的著书,但不知陶斋是何人,也无从考据。全书所载十一类,包括文房通用到养育禽兽,每类都记载其篇名,又参与著者一些新的看法。书中内容繁

  • 富川县志

    ①十二卷,清叶承立纂修。叶承立,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富川知县。考汉置富川县,属苍梧州,三国吴改属临贺郡,隋初属贺州,后改属始安郡,唐改复水,寻复故,明属平乐府。县

  • 律吕质疑辨惑

    旧本题句曲山人伯勤甫撰。伯勤本是朱载堉的表字。可能是朱载堉在作了《律吕精义》之后,又作此书以简括要义,与所谓《律吕精义》及正论互相阐发。《千顷堂书目》对此书未作著录。清抄书附于《律吕正论》之后,是书于

  • 蜀石经残字

    一卷(百一庐丛书本)。清陈宗彝刊。宗彝尚刊刻过《汉熹平石经残字》。此书前有其父醒斋老人序,次为《毛诗》及《注》残字,后附道光五年独抱居士跋。次为《左传》及《注》残字,后附助刊各家姓名及道光八年宗彝和顾

  • 书经直指

    见《尚书直指》。

  • 宅经

    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

  • 别本干禄字书

    二卷。唐颜元孙撰。是本乃顺治进士柏乡魏裔介所刊。《四库提要》列入《存目》,称为“别本”。它与湖本、蜀本不同:一是卷端加以考证,或题为“炎武按”,当是顾炎武之语;或不标姓名,不知出于谁手,可能就是魏氏所

  • 曲韵骊珠

    一卷。又称《韵学骊珠》。清沈乘麟撰。沈氏字苑宾,娄湄人。他的外甥郁仲鸣将此书介绍于周少霞。周氏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此书作的序云:“而其中分十九韵为二十一,定入声为八韵,此其识之最大者。”其韵

  • 蚕尾集

    十卷。《续集》二卷。《后集》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士祯堪称清“一代正宗”,与朱彝

  • 淡然轩集

    八卷。明余继登(约1590年前后再世)撰。余继登,字世用,号云衢,交河(今属河北省)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摄部事。所请不省,郁郁成疾,卒谥文恪。著有《淡然轩集》、《典故纪闻》。是集为冯琦所编,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