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铁云藏龟

铁云藏龟

不分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通算学、医术、水利等。官候补知府。曾参与治理黄河,有声誉。后弃官经商。八国联军入侵时,用低价购买侵略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以私售仓粟罪戍新疆,病死。晚年著小说《老残游记》。鹗又喜藏金石甲骨,为早期甲骨收藏家之一。他总共收藏甲骨五千片以上,从中挑选了一千零五十八片,编成《铁云藏龟》六册。原刊本有罗振玉序、吴昌绶序和刘氏自序。书不分卷,惟以叶计,全书共二百七十二叶,编列随意,既无次序,亦无考释。另又有吴、刘二序本;还有一种无序本,仅题“抱残守缺斋所藏三代文字第一”,此本流传较广。以上三种,除序互异外,其他版式均同。此书拓片印制不精,字迹模糊。1931年,上海蟫隐庐翻印二序本,后附《铁云藏龟之余》,每片之旁并附有鲍鼎的释文。这本书许多拓片用白粉描过,字迹失真,且多错描,误释的也多。《铁云藏龟》为开创之作,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该书混入了五片早期锲刻拙劣的赝品。刘鹗在自序中,认定甲骨文为殷代文字,提出了“以天干为名,实为殷人之确据”的论断,这是正确的。但他没有作具体考证,并认为是出自“河南阳阴县之古牖里”。后经考证,实出自河南安阳县之小屯。安阳为武乙之都,这才充分认定实为殷商文字。刘鹗出书时,对其中甲骨文只认出四十余字,其中包括十九个干支字和两个数字,对甲骨卜辞本身的内容尚缺乏认识,只对几条卜辞作了初步的解释。尽管如此,《铁云藏龟》所录材料却是很有价值的。卜辞多属武丁时期,其中有关祭祀、战争、方国、祖先、人物、上帝、神祇、求年、求雨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均为后来的研究者所不断引证。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抱残守缺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山烟楼草

    二卷。清汤百纯撰。汤白纯(1770-1796),字清芬,又字石华,江苏江阴人,山东钜野县知县汤裕之之女,陈诗观之妻,在世二十七年,清代文学家。精工诗词。此书包括诗集《石华小草》一卷,词集《玉琴余韵》一

  • 事词类奇

    三十卷。明徐常吉(生卒年不详)撰。徐常吉字士彰。万历十一年进士。官浙江按察司佥事。本书分二十四类。次序为先经、后子史,以及仙释之类。分门辑事,以类选词。每条之下的注释,为吴人陆伯元所作。

  • 说文拈字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

  • 新修江宁府志

    五十六卷。清吕燕昭修,姚鼐纂。吕燕昭,字仲笃,河南新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官知县,擢知州,迁知府,嘉庆十二年来任江宁知府。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称惜

  • 书髓楼藏书目

    七卷。水竹村人编。清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别号弢斋,又号水竹村人,直隶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曾助袁窃国,失败后,隐居天津租界,编书、赋诗、写字遣兴

  • 重续千字文

    二卷。宋葛刚正(生卒年不详)撰。刚正字德卿,自号水云清隐,江阴(今属江苏)人,丞相葛邲之从孙。此书《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其自序云:“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

  • 则克录

    见《火攻挈要》。

  • 籀膏遗文

    二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瑞安(今浙江省)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刑部主事,引疾归。后穷经著书四十年,光绪间吏部尚书张百熙,两湖总督张之洞推荐均不出。晚年在

  • 春秋笔削微旨

    二十六卷。清刘绍邠(详见《周易详说》)撰。此书专采《公羊》、《穀梁》二传附会之说与孙复、胡安国诸家臆断之论汇为一编,更以己意穿凿。作者抨击《左传》不遗余力。他认为《春秋》经记人以或书名或书字或仅书“人

  • 清代进书表录存目

    一卷。清钱恂撰。钱恂(约1853-1923年),生平不详。曾编《天一阁书目》若干卷、《壬子文渊阁所存书目》五卷补目一卷等。该目集有清一代各类进书表一百余篇,按进书年序编排为目,颇有考证史事价值。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