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石录

金石录

三十卷。宋赵明诚撰。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德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省)人,著名金石学家。北宋徽宗初年,为太学生,醉心于收藏金石铭刻。以门荫入仕,更加尽力传写未见之书,不惜“脱衣市易”以购求名人书画、三代奇器,历鸿胪少卿。大观二年(1108),与妻李清照归青州(今山东益都)故第,屏居乡里十余年,竭其俸禄搜求字画、器物。每得一书,夫妻二人共同校勘,整理签题;得书画铭鼎,则共相品评,指摘疵病。宣和年间,先后出守莱州、淄州。经夫妻二十余年的辛勤搜寻藏储,仅青州故第所藏书册实物,就占用房屋十余间。金兵南下,毁于战火,尽为灰烬。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知建康府。明年,被旨知湖州,未赴即病卒,犹有书二万卷、金石铭刻二千卷。此二千卷金石铭刻包括“上自三代,下讫五季,鼎、钟、甗、鬲、盘、匜、尊、爵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金石录后序》)。赵明诚于公务之余,每日校勘二卷,题跋一卷。二千卷中,有题跋者五百二卷,“是正讹谬,去取褒贬”,著为该书,今三十卷。其前十卷为目录,依时代著录此二千卷金石铭刻,于篇目下注其年月及撰人。后二十卷,即为有题跋的五百零二篇辩证文字,每卷卷首各列细目。全书体例,依欧阳修《集古录》。欧阳修著录“毛伯敦铭”,照录原文外,附释文二段。赵明诚避免重复,则对“毛伯敦铭”另写一段辩证文字。赵明诚生前所写书序,明其著录该书之旨:一以三代而下金石铭刻侵蚀损坏,亟需记录传世;二以史书记载往往抵牾,亟需用金石文字加以校正。赵明诚故去数年后,李清照追忆成书经过,“愍悼旧物之不存,乃作后序”,时在高宗绍兴四年(1134)(《容斋四笔》卷五)。《金石录》三十卷,最初锓版于南宋龙舒郡库,未收李清照后序。明代以后,转相抄录,出现不同本子。清代流传者,明焦竑自秘府抄出本、文嘉自宋刻影抄本、昆山叶氏本、闽中徐氏本、济南谢氏重刻本等。另有何焯、丁敬、天一阁惠氏、红豆山房诸校本。《四库全书》所采,为扬州刻本。民国年间,又有缪荃孙附札记、碑目本,张元济作校勘记本。

猜你喜欢

  • 易象数理分解

    八卷。清末谢维岳撰。谢维岳字龙山,邵阳人。作者认为周易有象、数、理三种内涵。对《周易》的诠释也必须象、数、易分解。“易言象者十之五六,言数者十之一二,直言其理者十之七八。不知象数理者,不可与明易。混同

  • 郊外农谈

    三卷。明张铁(生卒年不详)撰。张铁,字子威,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针对当时文必复古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不在高古,作诗亦要平易”,提倡朴素文学,反对浮夸。其它议

  • 辟雍纪事

    十五卷。清卢上铭、冯士骅辑。卢上铭,广东东莞人,曾任南监典簿。冯士骅,吴门(今浙江苏州)人。是书前顺序有詹事张四知序、引言、纪事述言、凡例(七则)、辟雍考(分官秩、职掌、创修、钱粮四则)、纪事原始〔叙

  • 李文恭公行述

    一卷。清李概等撰。此书所述为其父李星沅(1797-1851)事迹。星沅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潭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任编修,汉中知府,陕西、江苏巡抚,云贵、两江总督等官。道光三十年(18

  • 愚斋反经录

    十六卷。清代谢王宠撰。谢王宠字愚斋,陕西人。全书主要论述儒家为学之道及易理、性理之说等内容。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论语尊注解意”,卷五为“《小学》、《大学》、《中庸》、《孟子》指要四种”,第六卷为“《孝经

  • 荆南墨农全集

    清徐喈凤(约1673前后在世)撰。徐喈凤,字鸣歧,号竹逸,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永昌府推官,归田后,自号荆南墨农。著有《荆南墨农集》。是集编首为《滇游诗集》,

  • 几何论约

    七卷。清杜知耕(详见《数学钥》)撰。自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前六卷《几何原本》刊行以来,因其图、解、论、系条文众多,阅读甚有不便,杜知耕为推广此书,弘扬欧氏方法,使其简而能明,约而能该,故“摘其

  • 宫省贤声录

    四卷。明高日化撰。日化,澄海(今属广东)人。生卒不详。万历中官楚府右长史。该书主要记载郭伦事迹。郭伦字正域,乃嵫阳人,曾官楚府承奉,其事楚王华奎,佐理有功,故日化乃记其前后乞休及挽留之事,并录入了启请

  • 靖康诏旨

    即《靖康要录》。

  • 两浙兵制

    四卷。明侯继国撰。继国,号龙泉,金山卫(今属上海)人。世袭指挥使,事迹不详。此书第一卷首列全浙海图,并附以解说及沿革、兵制。又析浙省十府各为图说,详列兵制、烽堠、倭犯等目。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为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