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真经藏室纂微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

十卷。宋陈景元(1035-1094)撰。陈景元,字太虚,又字太初,号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南城县)人。他精通儒道医经,曾拜张无梦为师学道。撰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南华真经章句》、《碧虚子亲传直指》等著。《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约成书熙宁五年(1072),杨仲庚为该书作序,题为《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此书不分章句,博取众家之精华,并参以自己钻研心得,“发挥清静之宗,丕赞圣神之化。”(《开题》语。)陈景元自称《道经》“明道以常道为宗,常道者虚心以待物者也”;《德经》是“明德以不德为元,不德者忘德以应用者也。”在道德是否一体的争论中,陈景元坚持道德一贯的看法,认为道德相须而不相离。总之,该书注疏详备,后世学者对其倍加推崇。杨仲庚称其“文义该赡,道物兼明”。薛致玄在其所作《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中的《开题》之解里,阐发了陈景元解《老子》之旨。《道德真经藏室纂微》自从宝祐戊午年(1258)刊行,时至今日,在《老子》注疏中,仍为出类拔萃之作。该书在流传中有十卷本、二卷本之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宋史·艺文志》著录《道德经》为二卷,概将《道经》、《德经》各为一卷,但《宋史·艺文志》所载《道德注》已亡佚,无从考证。现存明《道藏》本。

猜你喜欢

  • 孝经养正

    一卷。清吕鸣谦撰。吕鸣谦字吉垣,湖北广济(今广济)人。是书首有李廷箫序,其次为吕鸣谦所撰条议十则,主张推广孝道,须立孔圣教堂,旁设曾子坐位,每逢房虚昴星日,礼拜先师,由教谕训导两宫主讲,绅耆士庶临期来

  • 河渠备征

    不分卷。傅云龙撰。傅云龙,德清人。官隶候补道。所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以及纂喜庐丛书等。《河渠备征》傅氏钞本。不分卷,主要考证河道源流、脉络区域及各府州县有淀无淀。其引《畿辅安澜志》,记东西

  • 春秋图说便考

    二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毛诗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344-397)撰。清马国翰辑。徐邈字仙民,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晋孝武帝时经谢安荐举,年四十四岁补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常肖改孝武帝手诏诗章,使之行于天下。后复使其授太子经。徐邈著

  • 国朝学案小识

    十五卷。清唐鉴(1778-1861)撰。鉴字镜海,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谥确慎。鉴潜研性道,笃信程朱之学。该书以陆清献、张杨园、陆桴亭、张清恪为正宗,汤文正

  • 空一切庵词

    一卷。清邓嘉纯著。邓嘉纯号笏臣,生卒年不详,约同治、光绪年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工诗词,于词“尤巧灵犀独运”(《序》)。本书共收录词六十二阙。词牌有〔浪淘沙〕、〔喝大令〕、〔台城路〕、〔金缕曲〕、

  • 蜀汉本末

    三卷。元赵居信撰。赵居信,字季明,许州(今属河南)人。至治(1321-1323)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书遵《资治通鉴纲目》之说,以蜀为正统。主要叙述了桓帝延熹四年(161)至晋泰始七年(271)的历史

  • 政和圣济总录

    见《圣济总录》。

  • 涌幢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 道统录

    二卷,《附录》一卷,清张伯行(1652-1725)撰。张伯行,字孝先,号敬斋,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学以辟陆王、尊程朱为基本宗旨,是继陆陇其之后维护朱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