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述书赋

述书赋

二卷。唐窦息(生卒年不详)撰。窦蒙注。窦息,字灵长(考《述书赋》之末窦蒙之文,称“吾第四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厕张、王……”,其字似应为“子灵”,更兼其兄窦蒙字为“子全”,故存疑),扶风(今陕西扶风)人。曾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窦息“文章凌班、马”,“词藻雄赡,草隶精深”,“学究天人,才通诂训”,平生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十余万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宝年间所献的《大同赋》、《三殿蹴鞠赋》,晚年又著《述书赋》,且尝书唐茅山三洞景照法师韦公碑。《述书赋》共分上、下两卷,凡七千六百四十言。其上卷所述自上古至南北朝间之书体流变及能书之人;下卷则述自唐代高祖、太宗、武后、睿宗至唐明皇以下,终止于其兄窦蒙及刘秦之妹。是书约成于天宝中,首尾共历十三代,凡一百九十八人。篇末系以徐僧权等八人署证,有太平公主等十一家印记,征求有宝玩之人韦述等二十六人,有利通贸易类人穆韦等八人。《述书赋》品题叙述,皆极精核,注文尤其典雅,要言不支。其“印记”一章,兼将画印模于句下,以至成为朱存理《铁纲珊瑚》、张丑《清河书画舫》之真迹之祖。故张彦远《法书要录》称赞窦息作《述书赋》“精审旨要,详辨秘议”。历史上一度怀疑《述书赋》为窦息之兄窦蒙所著,但考证书中如“家兄蒙,字子全,司议郎安南都护”句,又似窦息自注自书,但单文孤证,仍存旧论。《述书赋》详于古今书人,与孙过庭旨在阐释书学门径之《书谱》相得益彰,并驾书坛,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一部重要书史著作。有《法书要录》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嘉靖乙酉刊本等。

猜你喜欢

  • 读易日钞

    六卷。清张烈(1622-1685)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改为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历任左春坊左赞善。有《史

  • 诗学正宗

    十六卷。明蒲南金(约1537前后在世)编。蒲南金,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讫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为九体;每体中又分为正始、

  • 敷文郑氏书说

    ①见《郑敷文书说》。② 一卷。宋郑朴撰。郑朴之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郑朴所撰之《敷文郑氏书说》一卷,以札记体的形式,又以《尚书》事实,或提出疑问,或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于各条分别立论,共有二十余事。

  • 直隶绵州德阳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阚昌言纂修。阚昌言,湖北安陆人,进士,曾任德阳县知县。德阳县志创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纂修者为邑令别楣。当时应大吏檄调,临时纂辑,仅写本一册,未成书。阚昌言任县令后,病其略而弗详

  • 春秋说题辞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说题》、《春秋纬说题辞》,旧有宋均注,自《七录》以来不见著录,亡佚已久。本书似为《春秋纬》的概论或序言,其中泛论六经的意义和旨要

  • 南河成案

    五十四卷,首二卷。不著撰人姓氏。考书中所辑之案牍疏奏之人,为齐苏勒、范时绎、稽曾筠、蒋炳、常禄等。皆雍正、乾隆间之大臣也。故当时河道浚治之事,皆出诸人之手,其成案亦诸人商榷而定。《南河成案》清刻本。此

  • 清泉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开运修,张修府纂。王开运,江苏武进人,曾任清泉县知县。张修府字东墅,嘉定人。清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置县。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江恂。至咸丰十一年(18

  • 元诗选

    一百一十卷。清顾嗣立(1665-1722)编辑。顾嗣立,字侠君,江苏长洲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博学工诗。曾入召纂修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著有《闾邱先生自订年谱》、《昌黎先生

  • 毗陵忠义祠录

    四卷。附录一卷。明叶夔(生卒不详)撰。叶夔,字司韶,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成化(1465~1487)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毗陵,常州古郡名,此指常州。该书记载设立忠义祠的过程。宋德祐元年(12

  • 平定准噶尔方略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1770),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