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安堂集
十卷。明李春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福建兴化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以修撰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隆庆初官至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李春芳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目。然所作皆不传。是集为其子李茂材所编。凡十卷。其中疏、表、序记之文居多,诗则不满一卷。前有李戴、于慎行、朱赓、李维桢序,皆称李春芳不以文墨见长,是以其存草仅如此。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卷。明李春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福建兴化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以修撰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隆庆初官至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李春芳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目。然所作皆不传。是集为其子李茂材所编。凡十卷。其中疏、表、序记之文居多,诗则不满一卷。前有李戴、于慎行、朱赓、李维桢序,皆称李春芳不以文墨见长,是以其存草仅如此。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四卷。清末民初唐邦治(生卒年不详)辑。邦治丹阳人,该谱为作者在清史馆供职时所编,分帝后、妃、皇子、皇女四编,其生卒年月大都依据《玉牒》,凡有事实可征者,皆具小传。近人张尔田撰《清后妃传》,较此书为详赡
十卷。清朱士彦(生卒不详)撰。朱士彦字休承,号永斋。江苏宝应人,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嘉庆进士,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著成《河渠》一书,故于河淮最熟,曾上疏进河防五策。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是书
六种,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孙、俞鼎经编辑。编者生卒年不详,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书前目录标题,仅知鼎孙官为太学、鼎经官为上舍,皆为学官。丛书共收书六种,《石林燕语辨》十卷、
十六卷。明张文柱(约1603年前后在世)撰。张文柱字仲立,江苏昆山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官临清县知县。著有《溟池集》。此集共十六卷,前七卷为诗、赋,后九卷为杂文。每篇之下,均标明
①八卷,首一卷。清杨容盛修,杜等纂。杨容盛,吴县(今苏州)人,监生出身,康熙年间任滨州知州。《滨州州志》,明泰弘间有旧志二,一梓传,简编五六十页;一笔记,仅百页,极陋略。后皆散亡。万历十一年(1583
五种,二十二卷。清丁丙(详见《武林掌故丛编》)。丛书收丁丙乡人先哲诗文著作五种:吴颖芳《临江乡人诗》四卷《拾遗》一卷、丁敬《砚林诗集》四卷《拾遗》一卷《印款》一卷、金农《冬心先生集》四卷《续集》一卷《
七卷。清熊文登(生卒年不详)撰。文登字于岸,南昌(今属江西)人。是书详辨字音字义字形,分为十门:(1)误写辨,(2)误读辨,(3)一字数音数义辨,(4)宜写古文奇文辨,(5)宜读经史真字辨,(6)形相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生平详见《国风尊经》)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
一卷。清徐增(生卒年不详)撰。徐增,字子能,号而庵,长洲(江苏苏州市)人。生活于清初。徐增有《说唐诗》二十二卷,其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辑《昭代丛书》,收入此《与同学论诗之语》,改称《而庵诗话
五卷。未著编者姓名。是书第一卷为《通玄遗书》。书云:“先生姓张名果,生尧之丙丁至唐犹存。玄宗召试其术,神之,因赐号通玄先生”。本卷即收张果之说;五星论、四时论、玉衡经。第二卷为《果憕问答》,称明李憕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