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经

读经

①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本书崇宋而抑汉,奉程朱以压郑玄。只有读古文《尚书》,不以朱熹所疑为是。苞根据《史记·儒林传》,“安国以今文读之,及安国自序考定文义,定其可知者”等话语,认为本文缺漫,及字体为伏生之书所不具备的,不得不稍加增损,以补足其言辞,畅达其意旨,这样就增多二十五篇,所以容易通晓。书中论“三礼”等篇,对不合己意的,强作刘歆窜入,甚至对见于《书》、《序》、《荀子》、《史记》,明显有证的,也概以为刘歆所窜入。有《方望溪先生经说四种》本。②三卷。清姚培谦(1639-1780)撰。培谦字平山,原名培本,后更名培谦,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好交游,其文采名满江左。雍正中保举人材,以居丧不仕。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杜注补辑》三十卷、《文心雕龙笺注》、《李义山诗笺注》、《唐宋八家诗》、《乐善堂赋注》、《经史臆见》、《类腋》五十卷、《朱子年谱》、《松桂读书堂集》等。本书为培谦的随笔札记,虽然缺乏心得,但引证异同,能加以选择。如读《尚书》,认为古文不伪,如果出自后人,那么必定模仿《盘诰》,诘屈聱牙,使读者望而兴叹,古文虽然文从字顺,但《伊训》、《说命》等篇,却是后人所无法伪造。所驳郝敬“人心道心”几条,都颇有见地。读《春秋》则认为僖公十四年写季姬与鄫子在防相遇,僖公十五年又写季姬嫁给鄫子,一定是错简。《左传》“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培谦驳论杜注的谬误,认为古人一车叫做“一两”,如《诗》“百两御之”、《孟子》“革车三百两”,即为明证,而楚广之制,本用一卒,因此说“以两之一卒”,其所说“舍偏两之一”,乃是车的半边为“偏”,偏五十人,今留五十人。读《孟子》根据《竹书》梁惠王、襄王在位年数订正《史记》之误。又认为齐伐燕有两件事,一件是《梁惠王篇》所载称的齐宣王,是宣王时的事,一件是《公孙丑篇》所载沈同问燕可伐否,是湣王时事。如此之类,均见其折衷之善。可惜全书大多拾人牙慧,而且时有疏谬。有乾隆刊本。③八卷。清戴大昌(生卒年不详)撰。大昌字斗源(一作斗垣),号泰之,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乾隆丙午(1786年)举人,大挑三等,历任舒城、怀远、宣城教谕。长于考据,最有理致。与凌廷堪友善,所著书屡引其说。年七十四卒。除本书外,尚著有《世宝录》、《醒心录》、《蓄德录》、《四书问答》等。本书通说《易》、《书》、《诗》、《三礼》、《春秋》,而不涉及历象、水道、祀享、田制、服物等类,以别于所著《四书问答》。全书为说颇多独到见解,也不拘泥于汉宋。只是说三江,力主《书》疏所引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而以《初学记》所引“左合汉为北江,汇彭泽为南江,岷江居其中为中江”,是别无明文足据。不知两书语似相左,而义实相成,不可拘泥。说《小星》,断定为征夫早行自咏之作,且援引《容斋随笔》为证,似乎尚未考之《韩诗遗说》,韩认为是劳使臣,章俊卿、程大昌都从此说,白帖引“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归入奉使类,那么唐宋时韩诗尚存。说《秦风·无衣》,认为不是为秦君而作,王指平王。说《正月》诗,认为此篇及“数月之交”数篇,都是平王时诗。诗中“国既卒斩,褒姒灭之,周室既灭,邦国殄瘁”,都是感叹已然之词,“迁于王都”,“予未有室家”,正指东都。如此之类,都极惬当。有嘉庆十五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吉州人文纪略

    二十六卷。清郭景昌编。郭景昌,字旭瑞,奉天(今辽宁沈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吉安(今属江西)历代人物传纪著述汇编。人物传分为理学名臣、忠节名臣、经济名臣、文学名臣、内阁辅臣、才力、孝义、死事

  • 定变录

    六卷。明许徽编。许徽,浙江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其六部书是:《滑县擒盗记》一卷,黎阳人卢楠撰。《靖皖纪事》一卷,云间人莫如忠撰。《宜抚降罚记》一卷

  • 圣济总录纂要

    二十六卷。宋徽宗(详见《圣济经》)敕编,清程林(生卒年不详)删定。程林,字云来,休宁(今属安徽)人。原书《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久而脱佚,程林购求得到三本残卷,加以整理补充,删汰繁冗,辑成此书。与原书相

  • 论语殷氏解

    一卷。晋殷仲堪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官至振威将军。《晋中兴书·陈郡殷录》载:“殷仲堪少好学,能清言。”《晋书本传》云: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笨间强。其

  • 明善斋集

    十二卷。《奏议》二卷。明薛天华撰。天华,字君恪,号南塘。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广东右布政使。天华风度清爽,神情俊逸。官南刑部主事,考满诣京师。因触犯严嵩,经过七年才得

  • 丛碧山房集

    五十七卷。附《诗义固说》二卷。清庞垲(约公元1675年前后在世)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河北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分

  • 无圈点档案

    不分卷。是书不著撰人名氏,亦无成书年代。原无汉名,现据《清朝通志》“六书略·案语注”得此书名。原书共三十七册,又有膳录精装本两部:一百零四函,七百二十册。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等奉敕编辑无圈点档案,皆

  • 曹文贞诗集

    十卷。《后录》一卷。一名《汉泉漫稿》。元曹伯启(1255-1333)撰。伯启字士开。济宁碣山(今属山东)人。历任兰溪主簿、台州路治中等,累至山北廉访使。此集为其子江南诸道御史台管勾复亨所编。《四库全书

  • 兰亭八柱帖

    八卷。乾隆敕刻。乾隆四十五年(1781),敕刻“兰亭三种”及“兰亭诗”于八根石柱之上。其中第一卷为“虞世南摹兰亭”,第二卷为“褚遂良摹兰亭”,第三卷为“冯承素摹兰亭”,第四卷为“柳公权书兰亭诗”,第五

  • 烟屿楼文集

    四十卷。清徐时栋(1813-1873)撰,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家有烟屿楼,藏书六万卷,丹黄殆遍。治经以秦遗说为主。工诗古文,喜表章文献。著